一到了這個關鍵的時候,精銳士兵與普通民夫的區別就清楚地表現出來了,晉軍們手持刀槍一刀一個,就跟殺雞宰羊一般十分輕鬆,而後秦的軍隊大多都是第一次上戰場,看到對麵的晉軍滿身殺氣撲過來,刀身之上還在滴著清晰的血跡,稍一接近,秦軍們便紛紛後退,這些家夥實在太瘋狂了,他們哪裏見過這麼凶猛的士兵。
中軍大旗之下的姚泓看到晉軍就如同鋒利的刀刃一般把自己的軍隊劃開一條明顯的痕跡,而且這刀尖直指自己的這個方向,這周圍雖然有幾萬大軍,可是姚泓看到這個影像還是忍不住心驚肉跳,他們是想擒了孤王啊。眼見那支人數稀少的晉軍在領頭的大將帶領下,離自己越來越近,姚泓終於忍不住對左右一呼,“撤,撤退。”
中軍大旗一動,周圍的秦軍也跟著後撤,這戰場之上的形勢就越發混亂起來,幾萬秦軍一亂,相互踩踏者不計其數,更多的則是四散而逃了,沈田子與傅弘之帶著手下人緊跟著那杆大旗窮追不舍,一路之上,凡是遇到的秦軍都是一刀一個,前麵逃跑的姚泓看到後麵的晉軍越追越緊,隻得放棄禦座馬車,然後在幾個親衛的帶領下,換上幾匹快馬再逃出晉軍的追殺,一直跑到灞上(長安東麵,灞水岸邊)才停了下來。
戰後統計戰果,這次大戰共殺死俘虜秦軍達一萬多人,繳獲的最大戰利品就是姚泓的那輛禦車然後還有姚泓看到情況緊急而脫下的皇袍,然後還有其它皇家專用的器具不計其數。
稍後不久,翻過秦嶺而來的沈林子所部與沈田子會合,隻可惜沒有趕上青泥的這場大戰,但是此戰雖然大勝,但是姚泓卻逃走了,所以哥倆個趕緊跟在姚泓的屁股後麵一路追殺而來。
姚泓此次戰敗,不僅僅是損失了幾萬軍隊那麼簡單,要知道此前後秦的軍隊遇到晉軍就是連戰連敗,早就軍心士氣不振了,自從姚紹死後,這情況就更加危險,姚泓作為一個皇帝領兵出征,他倒也不算是個無能之輩,隻可惜皇帝戰敗的後果就是徹底崩盤,這一次事件就如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後秦此時不論是軍心還是民心徹底完了。
沈田子哥倆個順著姚泓的足跡一路追趕,沿途的後秦郡縣官吏紛紛派出了使節向兩人商定投降的條件,盡管此時的潼關那邊還不知道具體情況,但是長安的南大門已經向晉軍沈田子這一部敞開了。
此時沈田子意欲一路追殺姚泓,甚至打進長安,以完成劉裕收複河洛的偉業,沈林子這個家夥就比他哥哥的政治嗅覺要強,他勸道,“憑我們兩人現在的兵馬,姚泓又是新敗,如果真要打進長安,那是容易得很,翻掌之間就可以完成,隻是哥哥要是真的攻下長安,就是獲取了攻滅一國的大功,這可是不賞之功啊。你這麼做了以後在太尉公麵前如何立足了?”(《宋書。自序》)
這最後一句話就是沈林子的潛台詞,沈田子聽了兄弟的話也是一驚,有道理。古往今來要和老大爭功的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遠的不說,前些年的劉某人就是前車之鑒,所以沈田子立即下令大軍停止追擊,原地駐紮。
八月初二,劉裕率領大軍趕到了潼關,此前一直駐守定城的東平公姚讚在劉裕的大軍到來之前就已退到了鄭城(注:今陝西華縣),潼關就算是破了,隻是檀道濟當初是三月到的此處,以晉軍的強大戰鬥力,也花費了五個月後才打下這整座潼關,所以潼關也算不負天險之名,名不虛傳啊。
潼關被破之後,下一個關隘就是蒲阪城,這個要塞也不是一般的難打,比起潼關來也是絲毫不差,當年的拔拓珪在柴壁之戰中打敗姚興,又追到這裏,發現苦戰不下才撤軍退走的,幾個月前的檀道濟也止步於這處城下,也可以看得出來,這座城池的防禦依然很強。
那麼這一次就輪到劉裕來啃這個硬釘子了,隻是劉裕在這次北伐中還沒有同後秦的軍隊出過手,所以他就任命朱超石為河東太守,讓他會同振武將軍徐猗之和後秦降將薛帛,再次進攻蒲阪城,隻是沒想到一直戰無不勝的晉軍此次居然在蒲阪城下遭遇到了滑鐵盧之敗,蒲阪城的守將姚和都與姚璞兩員大將帶兵迎擊晉軍的進攻,此時秦軍大概也知道本國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士兵們猶如天神附體,不計性命衝殺向前,一戰之下,徐猗之戰死沙場,而朱超石則帶著殘兵敗將退回潼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