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什麼是瀑布
瀑布,又稱跌水,是指河流或溪水經過河床縱斷麵的顯著陡坡或懸崖處時,成垂直或近乎垂直地傾瀉下來形成的水體景觀。在地質學上,是由斷層或凹陷等地質構造運動和火山噴發等地表變化造成河流的突然中斷,另外流水對岩石的侵蝕和溶蝕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地勢差,從而形成瀑布。瀑布景觀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給人以充滿活力的動態美感,因而是一種重要的水景旅遊資源。
瀑布的形成
瀑布也稱河落,有時也稱大瀑布,當談及很大的水量時,後者尤為常見。比較低、陡峭度較小的瀑布稱小瀑布,這名稱常用以指沿河一係列小的跌落。有的河段 坡度更平緩,然而在河流坡降局部增加處相應出現湍流,這些河段稱為急流。瀑布表示河水流動中的主要阻斷。通常情況下,河流總是通過侵蝕和淤積過程來平整流動途中出現的障礙物。一段時間過後,河流長長的縱斷麵就會形成一條平滑的弧線,其特點為:河源處最陡,河口處較和緩。這條弧線被瀑布中斷了,因此它們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侵蝕過程中的進展。
瀑布在地質學上被稱為跌水,表現為河水流經斷層、凹陷等地域時垂直地跌落。在河流的時段內,瀑布隻是暫時性的,終有一天會消失。侵蝕作用的強度取決於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以及有關岩石的類型與構造,或是其他一些因素。在一定的情況下,瀑布的位置會因懸崖或陡坎被水流衝刷而向上遊方向逐漸消退;而在其他情況下,這種侵蝕作用又傾向於向下深切,並斜切
包括瀑布在內的整個河段。時間久了,這些因素的其中一個或兩個都會起作用,河流的趨勢是消滅任何可能形成的瀑布。
在河流的作用下,必然會形成一個相對平滑、凹麵向上的縱剖麵。以至於當這些河流侵蝕工具的碎石不存在的時候,可用於瀑布基底侵蝕的能量也是很大的。跌水潭存在於跌水的下方,是在河槽中掘蝕出的盆地。它與瀑布的大小相關,也與流量和高度相關,這是其特征之一。在特定的情況下,跌水潭的深度與造成瀑布的陡崖高度極為相似。跌水潭必然會造成陡崖坡麵的坍塌和瀑布後退的現象。造成跌水的懸崖在水流的強大衝擊力下不斷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遊方向後退並降低高度,因此瀑布終有一天會消失。
對於瀑布的成因,大多數人認為一條河流翻過一個懸崖峭壁,就形成了瀑布。事實上瀑布的形成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成因:瀑布的形成是由於尼亞加拉河水飄過白雲石的岩壁,直落入下麵的—個大水池裏,翻滾飛流的水流長時間地侵蝕頁岩,淘空了白雲岩的岩洞,—塊塊的白雲岩崩落而下,使懸崖變得更加陡峭。
第二種成因:在古代有一塊被熔化的岩石從下麵擠上來。時間久了,岩石也就慢慢地變硬了,隨後在河道中就形成了一堵牆。我國的廬山瀑布就是在這種方式下形成的典型瀑布。
第三種成因:由於古代的冰川切入山穀之中,使兩側形成懸崖峭壁,也就因此形成了瀑布。另外,地球表麵的運動使高原的高度增加,河流就位於其邊緣地帶,這就是高原瀑布形成的原因。
瀑布形成的條件
形成瀑布是岩石類型的差異。當河流跨越許多岩石邊界的時候,如果從堅硬的岩石河床流向比較柔軟的岩石河床,相對而言較軟的岩石河床的侵蝕會更快一些,並且在這兩種類型岩石相接處的坡度會更加陡峭。當河流改變方向並露出不同的岩石河床間的相接處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尼加拉瀑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它是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一部分疆界,在其河床上有一塊斑駁的白雲石頂板岩石,壓在一連串較軟的頁岩和砂岩之上。
瀑布形成第二個條件是在河床上有許多條狀的堅硬岩石。以尼羅河最為典型,在那裏形成了許多大瀑布,由於尼羅河水已經對河床進行了充分地侵蝕,致使堅硬的結晶質基底岩露了出來。
在數量眾多的瀑布之中隻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由岩層的特性形成的,最為常見的是由陸地的結構和形狀形成的。例如,隆起的高地玄武岩能夠形成堅硬的台地,河水就有可能在它的邊緣產生瀑布,北愛爾蘭的玄武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