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瑣事處見真章援藏成就至誠無悔
百味實錄
作者:曹軍 葉思怡
在一般人眼裏,辦公室幹部所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是“小事”,收發文件是小事,零零碎碎是小事,日常服務更是小事,而且各種小事沒完沒了,似乎永遠幹不完。可是在北京援藏指揮部辦公室幹了兩年多的專職幹部王海鵬眼裏,辦公室的每件工作都不是小事。
隻身赴藏圓援藏夢
2011年的冬天,對於王海鵬一家來說過得有點艱難。當得知王海鵬要遠赴西藏進行援藏工作時,全家人都陷入了沉默,隨後各種反對的理由也層出不窮。家裏的頂梁粱住要遠離家裏三年,這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一擊。
“父母年齡大了,孩子剛上一年級,正需要家人關心,妻子又因工作每天忙得不著家,本應是我挑起家庭重擔的時候,可組織工作上卻又正好需要我,自身又想去西部幹一番事業,說實話那時候跟妻子深談了很久,最終在妻子的支持下,我決定舍小家,為大家奔赴援藏前線。”在2011年12月,最終獲得全家人支持的王海鵬帶著對家人的不舍,對援藏工作的憧憬,踏上了遠赴雪域高原的援藏征程,圓了自己一個援藏夢。
談起進藏前的那段日子,王海鵬的言語中總是不自覺流露出幾絲愧疚,對於不能陪伴兒子的共同成長更是讓他感到有點遺憾,但當每次休假回去能看到兒子的點滴進步與成長時,一種欣慰之感油然而生。對於援藏這兩年多期間,王海鵬對於家人更多的是無法言說的感激之情,兩年多來,工作忙碌的妻子在照顧好家庭之餘還給予他不遺餘力的支持,這給在西部高原獨自奮鬥的王海鵬打了一劑“強心劑”。
直麵困難厚積薄發爭勇士
當王海鵬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之時,正值拉薩最冷之際。冬天的拉薩不僅氣溫逐漸降低,空氣含氧量更是全年最低,更容易引發高原反應。失眠、頭疼、血壓迅速升高等各種高反毛病也就“找”上了王海鵬,這讓剛投入工作的他苦不堪言。“那時候第一次接觸辦公室的工作,正沒頭緒的時候身體卻也不爭氣起來。”初來高原的王海鵬便被持續的高原反應來了一個“下馬威”,加之對新工作的開展也是像無頭蒼蠅般茫然,在身體與陌生工作環境的雙重壓力下,那段時間可調是他心身最煎熬的時候。
“懦夫把困難當成沉重的包袱,勇士把困難當作前進的階梯。”在困難麵前,王海鵬沒有選擇退縮,而是選擇當一個逆流而上的“勇士”,直麵困難,積極化解身心壓力。當身體出現不適時,他就放慢工作節奏,一步一步慢慢來,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工作,慢慢讓身體適應高原氣候。在工作上麵,因援藏之前從事的是稅務稽查的工作,而援藏之後,則服務於綜合性非常強的辦公室工作,各項瑣碎雜事撲麵而來,王海鵬憑借自身清晰的邏輯性,將要做的工作一項項歸類,依循辦公室各項規定執行,碰到不明白或不確定的問題則積極主動地向同事請教,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王海鵬對於在辦公室所需做的工作漸漸摸出了門道,找到了自己適應的工作方式。
當熬過那段最艱難的開始時期,高原反應也不再“光顧”王海鵬的身體,生活工作一切都上了正軌。然而,在辦公室每日的瑣碎工作中,王海鵬又迎來了另一重考驗。每當進入拉薩的夏季,對辦公室而言,就意味著一撥撥從北京遠道而來的考察團接待工作也隨之而來。雖然接待工作並不是辦公室的主要工作任務,但卻是一項最考驗、鍛煉人的工作。“當北京考察團過來考察各個援建施工項目時,我們需要提前安排好各項準備工作,與各援建施工項目、拉薩市各相關部門做好溝通,每時每刻都得準備著。”2012年,王海鵬在辦公室工作中主要負責起了任務極其艱巨的接待工作,這對於他而言也是一項全新的挑戰。接待工作是一個需要全方位統籌、各方配合的緊密工作,更需提早做好預案,仔細斟酌,妥帖安排好各種行程,在接待過程中時時刻刻繃著自己的神經,不僅要處理好各種突發狀況,並且時刻關心著考察團團員的身體狀況,直到圓滿完成接待任務才能真正的從心底舒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