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2 / 2)

叫倚紅找明月過來,“明月,這是我最後一次這麼叫你,以後我都會叫你翠綠。過去的事情我不想管也不想問,你要知道,明月是大少爺的明月,可如今你是翠綠,翠綠隻能是少奶奶的貼身婢女,你明白嗎?”

翠綠隻是低著頭,什麼話都不說。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難道你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相公,找一個對自己一心一意的相公,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不好嗎?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從前,有一個我很崇拜的女子,她叫做卓文君。卓文君是漢代才女,她貌美而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漢代臨邛大富商卓王孫的女兒,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馬相如過飲於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馳歸成都。因家貧,複回臨邛,盡賣其車騎,置酒舍賣酒。相如身穿犢鼻褌,與奴婢雜作、滌器於市中,而使文君當壚。卓王孫深以為恥,不得已而分財產與之,使回成都。

卓文君喪夫後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長得又帥,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裏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來卓王孫礙於麵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

可是司馬相如卻是一個令人失望的男人,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終於被舉薦做官後,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裏還記得千裏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她作了一首《白頭吟》,“……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願得一人心,終老不相負。……”表達了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向往以及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

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麵。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

其詩曰:一別之後,二地相懸。隻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字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裏長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係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歎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這首詩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數字詩。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終於苦盡甘來。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後的堅守。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千轉百回,成為世俗之上的愛情佳話。

很小的時候,我就在娘親那裏看了鳳求凰的故事,我很喜歡卓文君。也願做卓文君,可是我不要自己的相公是司馬相如。

“我爹爹這一輩子隻有娘親這麼一個娘子,兩個人就這麼的過了一輩子,我很羨慕。娘親說過,一床被子,兩個人蓋剛剛好,三個人就很擁擠了。明月,你也是一個聰明的人,不管喬霖對你我的感情怎麼樣,我已經嫁給他了,我們是夫妻。做夫妻兩個人就很好了,我不要插進不相幹的人。”我望著漂亮的丫鬟明月,很認真地說。

這麼說,其實自己是自私的,一心一意的隻想我的相公心裏隻有我一個人。

明月,不,翠綠卻隻是固執的站在那裏,一句話也不說。

“翠綠,我不準我的相公納妾。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少奶奶,我不會講大道理,我隻能說,你的命比較好。”說完,翠綠就出去了,頭也不回。

望著她遠去的身影,我心裏很不是滋味,這個丫頭其實不錯。如果不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認識她,也許,自己會很喜歡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