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界資訊
學者在美國多地發現甲骨文
或證明中國人最先發現美洲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9日報道,美國伊利諾伊州的銘刻文字業餘研究員約翰·羅斯坎普(John Ruskamp)在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Albuquerque)的美國國家岩石雕刻保護區(Petroglyph National Monument)旅行時,在岩石上發現不同尋常的文字符號。他稱這些符號似乎屬於某種中國古代文字。
羅斯坎普宣稱,這些古代文字顯示,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亞洲古代人就已經出現在美洲,比哥倫布1492年乘船到達新大陸早2800多年。
羅斯坎普的觀點受到許多專家質疑,他們稱有關中國古代人到達過美洲新大陸的考古證據不足。羅斯坎普並非首個宣稱中國人首先發現美洲的人,退休潛艇中將加文·孟澤斯(Gavin Menzies)曾宣稱,中國艦隊曾於1421年到達過北美洲,比哥倫布的探險早70年。
羅斯坎普認為,中國人與美洲土著人的交往曆史顯然更為悠久。他稱已經在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亞州、俄克拉荷馬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以及內華達州等地發現了84個中國古代象形文字遺址。他相信中國探險家數千年前就曾到達北美洲,並留下證據。(來源:國際在線)
鑒定備案給藝術品建立身份證
贗品橫行不僅讓藏家遭受利益損失,給藝術家本人帶來困擾,也對畫廊市場有序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以“科技+文化”,利用精妙的鑒定技術為藝術品備案防止造假。
據悉,雅昌自2013年啟動了鑒定備案項目。雅昌的技術團隊通過技術手段對畫作做整套備案程序,同時頒發證書。該技術一方麵是圖像的存儲,另一方麵會提取作品上的一些數據點,包括化學成分的分析和紙張纖維的分析。自鑒證備案項目成立以來,雅昌聯合了著名藝術家鄒傳安、楊之光、何家英、周韶華、陳湘波等超過2000位藝術家。同時雅昌還麵向全球征集藝術家從藝以來所有創作的作品。對征集的每一件原作,邀請藝術家本人親自鑒定。經過藝術家本人鑒定後,作品交由雅昌藝術品鑒證備案認證中心進行技術備案,並製作高精密度防偽作品鑒定證書,同時鑒證備案的數據將存入中國藝術品備案數據庫,供全球公開查詢。(來源:南方日報)
成都工地發現盛唐時期園林遺址
7月中旬,成都城區通錦路一建設工地施工過程中,發現修建於盛唐時期的人工園林遺址。考古人員共清理了墓葬18座、水井1口、灰坑8個、溝渠3條、池塘1座,同時還出土大量生活用陶瓷器和少量與佛教有關的石刻造像及建築構件。通過發掘,考古人員確認,這是一處豐富的漢代至明代的文化遺存,可能與萬佛寺有一定關聯。
“遺址主體應屬於一處唐、五代時期園林式的人造景觀建築群。”現場考古隊員介紹,隋唐五代時期,很多官僚貴族都在自家或別墅區穿池堆山、樹花置石。不過,他更傾向認為,遺址與唐代淨眾寺(萬佛寺前身)或有一定關聯,極有可能就是該寺院園林。
據悉,通錦路古遺址所在地毗鄰曆史上著名的萬佛寺遺址,自清代光緒以來,萬佛寺遺址陸續出土大量南朝至唐宋時期的石刻佛教造像,現藏於四川省博物館的一批珍貴南朝造像多來自萬佛寺遺址。此次發掘中,考古隊從現場發現了大量生活用陶瓷器,不過製作均較粗糙;同時,還有少量與佛教有關的石刻造像及建築構件出土。(來源:中國新聞網)
倫敦博物館
市值4萬法郎弗林克早期雕像作品遭竊
倫敦藝術博物館成為了一個大膽的藝術竊賊的受害者。6月26日,一個男人在梅菲爾區Beaux Arts 瀏覽美術作品的時候,悄悄地將一件稀有的早期伊利莎白·弗林克(Elisabeth Frink)雕像藏在報紙裏,若無其事地走了出去,而這件雕像市值40000法郎。
該美術館合夥老板帕特裏夏·辛格(Patricia Singh)在接受BBC訪問時稱,這件作品“被放在一個高架上,所以我們都認為它很安全,而且這間房裏一天到晚都有人在。這事兒實在讓我萬分懊惱,我們應該更謹慎一些的。但它也讓我們有所學習”。
這件雕像是登記在冊的財產,所以任何以正當途徑轉讓售賣的嚐試,都會立刻被發現是盜竊而來。警方正在對大批人進行審問,希望能找到嫌疑犯。(來源:鳳凰藝術)
巴黎首屆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9月在巴黎舉行
2015年7月9日下午14點,巴黎首屆國際藝術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琉璃廠西街榮寶齋大廈一層隆重舉行。本次博覽會由法國巴黎市政府主辦,於2015年9月23日至10月1日在法國巴黎市百花公園舉行。此次博覽會麵向五大洲,為期9天。中國作為此次博覽會的主賓國,將迎接中國各界優秀藝術家前往法國展示中國文化藝術,加強中法兩國在文化及其他領域的合作,從而增進中法兩國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