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製度:波爾多和勃艮第(1 / 1)

波爾多和勃艮第,法國最重要的兩個葡萄酒產地,都有等級森嚴的分級係統細分產品,但是兩個產地因為曆史大不相同,分級製度從根本上就完全不一樣。

波爾多:以市場而分的多張分級單

波爾多的發跡史就是一部貿易史,那麼他的分級也和貿易緊緊相關,1855年分級基本和當年葡萄酒交易的價格紀錄相符合,波爾多商人的邏輯是:市場願意長時間付高價的,那麼這個葡萄酒也必定是頂級的。

而且波爾多的分級表單並不是一張,最著名的1855年分級隻是涵蓋了美度(Médoc)、甜酒蘇岱(Sauternes)和巴薩克(Barsac)產區。再加上格拉夫區的紅顏容,1855分級單把美度紅酒分做一到五級,蘇岱甜酒分做特級、一級和列級。

100年後右岸的酒莊們認為也有了把產區內酒莊分而列之的必要,1958年聖艾美隆(St. Emilion)分級單,就把產區內優秀酒莊分作一級A組,一級B組和列級。

與此同時,擁有一家1855年一級莊的格拉夫區也不甘示弱,於1953年發布了格拉夫分級,表單無等級差別地列出產區內的優秀酒莊,從此波爾多左岸右岸名莊皆有了官方品質定論。坊間更有好事者把幾張表單上的頭名狀元再加上pomerol的“無冕之王”柏圖斯,稱為波爾多八大莊:拉圖、拉菲、木桐、瑪歌、紅顏容、白馬、歐頌、柏圖斯。

勃艮第:以土地而分的一張AOC表

勃艮第產區的形成源自西多會教士對土地的開墾,至此帶來了勃艮第人對土地的重視和風土的癡迷,勃艮第人的邏輯是:有了好的土地,還愁釀不好酒嗎?於是勃艮第的分級表單就是它的原產地分級係統AOC,勃艮第現有100個AOC,分為四級:

入門級是23個地區級AOC,酒標上標Bourgogne或者相應分區名,勃艮第產區內或者相應分區內的所有葡萄都可生產此酒;

向上一級是44個村莊級AOC,隻能這個村莊的葡萄才能釀,酒標上會標出村莊的名字;

再上一級是一級田,是每個村莊的好田地被單獨列出,酒標上可一起標村莊和田的名字。

金字塔的最頂端是33個被列為頂級田AOC,隻能在這塊田裏產的酒才能算作頂級酒。

不難看出,波爾多的分級主體是酒莊,不管是一級莊還是五級莊,都在一個AOC級別上,所以波爾多酒標上大字突出的是酒莊名,為了加強酒莊品牌的意識,各家爭先修恢宏城堡,形成了波爾多獨特的葡萄酒“chateau”文化;而勃艮第分級的主體是土地,不管是名莊還是無名小莊,有了一塊列級酒田,都可以把自己的酒稱為列級酒,所以勃艮第酒標上大字突出的葡萄酒田的名字,生產酒莊的名字往往用很小的字體印在瓶身下端,無處不彰顯自己對土地的尊重。

2012年盛夏,於波爾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