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酒器還是潷酒器
在那套赫赫有名的日本葡萄酒漫畫《神之水滴》裏,主人公的特技之一就是他的高難度換瓶,出場第一集就讓一瓶生澀的DRCRichebourg(羅曼麗·康帝酒莊的李奇堡產區產酒)瞬間開放、香醇濃鬱。因此好些品醇客會把這個用來換瓶的器具稱為醒酒器,並且認為換瓶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酒蘇醒開放。但這個酒具的英文名字decanter,翻譯過來應該是潷酒器才對,潷(bì)在字典裏的意思是“擋住渣滓或泡著的東西,將液體輕輕倒出”,這就是這種侍酒器皿最開始並且最常見的用途——通過換瓶,把陳年老酒形成的固體沉澱去掉,為飲家奉上清澈的酒汁。
潷酒器:除去歲月的塵埃
換瓶過濾(decantation/decantage)這個侍酒過程很早就有,比如20世紀初的時候,釀酒師們常常開玩笑說瓶底兒不僅有喝的,還有可以吃的——因為那時釀酒過程中的過濾技術沒有現在發達,所有酒都有大量沉澱;而釀酒業發展到今日,白葡萄酒和年輕的紅葡萄酒已經幾乎無沉澱,潷酒器也隻有在陳年的紅葡萄酒中有用武之地了。
八年以上的紅葡萄酒出現沉澱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老的紅葡萄酒會漸漸褪去鮮豔的紅色,這正是色素在緩緩集結落入瓶底。形成的沉澱喝起來會對舌頭的觸覺有影響,它們改變酒體的結構,減少香氣,並且帶來苦味和粗糙感。潷酒器則無疑是我們能夠享受陳年紅葡萄酒香醇美味必不可少的酒具,你看英國最權威的葡萄酒雜誌就叫作Decanter——且1975年以一隻潷酒器作為創刊號封麵,幾十年以來延用潷酒器的精神。
致力於“發掘世界上最有趣的葡萄酒”,和美國的《葡萄酒觀察家》並列為葡萄酒世界裏最有力的兩種媒體聲音。
除了一個葡萄酒界的權威刊物,潷酒器對英語葡萄酒世界的另一個影響則更為可圈可點:英文的“侍酒師”直接用的就是decanter這個詞,大概英國人覺得潷酒的過程最能代表侍酒的藝術——他們其實蠻有道理:但凡餐廳裏有給老酒換瓶的,一隻線條優美的潷酒器,再加上幾番古老風味的蠟燭,必定可以吸引不少欣賞的目光。我們再略略看一下潷酒的注意事項,便可理解侍酒師們在潷酒上那追求完美的心血。
首先應該至少提前24小時把要飲用的酒直立或者傾斜放置,好讓沉澱物聚集到瓶底。開瓶前要準備好所有的材料,點亮蠟燭——因為老酒是禁不起氧化的折騰的,提前幾個小時倒入潷酒器的後果隻能是香氣散盡優雅全無,於是到最後一刻再開瓶能夠把潷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氧化效果降到最低。在燭光前緩緩地將酒液倒入潷酒器中,直到看到沉澱為止——要找一個能看清酒液渾濁度又不傷眼睛的光源,古老的蠟燭依然是最好的選擇。然後滅掉蠟燭:法國的侍酒師都要求不能用嘴吹的,要用手掐滅,因為在高級餐廳裏這樣更優雅,於是蘇雅一直覺得真正的侍酒其實更是一個表演藝術——而這場表演的終結則伴隨著葡萄酒華麗秀場的開始。最後在這樣一係列小心翼翼地嗬護下,此時在潷酒器中清澈香醇的老酒就可以供您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