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葡萄酒的人,其實很容易就可以倒騰出一屋子的葡萄酒裝飾來。從諸如杯子、醒酒器、開瓶器、酒架等傳統酒具的多種多樣,到酒瓶、橡木塞等變廢為寶的精致新奇,再加上各式以葡萄之形做出來的裝飾品。酒飾這一話題,說也說不完,本文羅列些許所見所聞,希望可以在大聲宣稱自己是一枚資深葡萄酒品醇客的陽光大道上,給你些許靈感。

開瓶器

最資深的品醇客,莫過於世代釀酒的酒莊主們。而法國產區之中,勃艮第那種小農經營,祖傳父、父傳子的深刻葡萄酒文化綿延,讓這裏守著一畝三分田、又種地又釀酒又賣酒的酒農們,底氣十足地開始蔑視一一被保險公司、國際基金賣掉的波爾多酒莊,時刻張揚自己是傳統的延續。於是我這裏見到這麼一個從爺爺之前就開始積累的自家開瓶器博物館:這家還有著一塊Montrachet的頂級田的Lamy Pillot酒莊,進門品酒,先被震撼:滿牆滿桌的開瓶器撲麵而來,從鐵雕到木偶,從精巧的單品到成係列的玩偶,姿態各異,風格豐富。

現任莊主也是很自豪這些從祖上就開始收集的工藝品,他把這些收藏品安排在品酒室中,甚至連品酒的桌子下也展示了藏品。桌子下有些帶小刷子的開瓶器,估計莊主會讓每位客人都來猜小刷子的用途,要努力地猜才可以開始品酒喲!用途其實很簡單了,就是在開蠟封瓶塞時,要先清掃幹淨蠟塊才可以取橡木塞——現在還有一些勃艮第酒莊在用古老的蠟封裝瓶。

那位中國台灣畫家曲家瑞的家裏玩偶收藏堪稱矚目,她在節目裏很自豪地說,某國際友人到她家參觀後驚歎道:到台灣都要到這裏來參觀才不枉此行。我覺得這酒莊莊主大概也要說,到勃艮第要到我們家的品酒室品一下酒才不枉此行,下次他再問你小刷子是什麼用的,你就可以嚇他一跳了。

普通愛好者人家或許不需要這麼大張旗鼓,那麼在旅行中收集到的若幹個有趣的手工藝品,拿回來用著,甚至放在櫃子裏展示,也是不錯的。這幾年法國開始流行用葡萄根做的開瓶器,看起來像是把葡萄根截下一截來,清理上漆,再接上螺絲,很多葡萄酒專賣店都在賣,也還真的有人在用:北隆河C?te R?tie的Jean Michel Stephan,此君是天然葡萄酒的忠實履行者,居然田裏不用任何化學製劑,釀酒時也不用一點SO2抗氧化劑,這是幾乎不可能之事! 在一群被葡萄酒釀酒和田間病害課程折磨過的研究生的質疑聲中,老頭很淡定地說,隻要你接受不好年份時大幅度的產量減少就可以了,我最低的一年隻產過每公頃10公升,這是所有人見過的最低產量。然後他沉著地拿著自己做的葡萄藤開瓶器開了自己的天然葡萄酒,濃香四溢,久不散去,眾人折服。自己釀的天然葡萄酒,自己做的天然開瓶器,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一起把這群極為挑剔的知識分子統統震撼——這就是人劍合一的最高境界。

軟木塞

軟木塞可以說是回收利用度最高的葡萄酒物件,但見每次品酒會後溜回來找酒塞的人們,就不知多少人品醇客有收集木塞的癖好。舊的酒塞排平了,可以很好地鋪出一個平麵,什麼樣的形狀內容,就看你的創造力了。最常見的就是鋪一桌子,排上幾百個,非常之氣勢,Cahors產區頗著名的一個酒店前就擺了大長桌,做咖啡桌用,配上城裏的山勢,綠蔭之下,在這樣的桌兒上喝杯咖啡看本小書,乃是愜意。大的餐廳酒店日開酒無數,都可以做出這樣的DIY,其實單拿一個巨大的透明花瓶,裏麵放滿了舊酒塞兒,就是個不錯的裝飾——這些法子都是勝在數量。

若是酒塞數量不多,也是可以做出花樣的。前兒萬能的微博上出現一妙法,把十幾二十個酒塞鋪平了找個框固定住,一個隔熱餐墊就成了,我躍躍欲試還未找到合適的框,正計劃著掰個相框下來,在找框的過程中,大家共勉吧。另外,即使隻有一兩個酒塞,也是可以做成好玩的小飾物的。前不久參加一個葡萄酒與互聯網的研討會,各家葡萄酒網站傾力讚助,成堆的禮品中,就有一個葡萄酒鑰匙扣,匠心獨運阿,從此此物不離我的鑰匙串;兩個酒塞成雙成對,要是姑娘有魄力,鑽個耳扣上去做出對酒塞耳環,肯定拉風。

……

認識個法國姑娘,每次品完酒必上前要瓶塞,人家的目的是把自己讀書最後一年的瓶塞兒都攢下來鋪個桌子出來,大概要命名為……最後的課堂之類的悲情之名。所以可以說收集這些物件,都是收的回憶吧,那求學生涯的最後一年,那月我們旅行發現的奇妙開瓶器,那瓶把我感動得一塌糊塗的酒,總是有些事情,值得紀念,而這些酒飾品,便載著我們的回憶。

2011年初秋,於波爾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