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時節,采收和釀造忙季結束以後,波爾多各個產區都會舉辦WEEK-END PORTES OUVERTES,按照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周末酒莊開放日”。可以不用預約直接參觀各家酒莊,每家酒莊都會有專門的接待人員詳細講解自家葡萄酒采收、釀造、裝瓶的過程,末了還會拿出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供客人品鑒,免去很多麻煩,不失為一個參觀酒莊的良機。
今年波爾多蘇玳(Sauternes)產區的開放日在11月的第一個周末,我們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出波爾多上高速向西南方向行駛,不到一小時的車程就到了蘇玳。已入深秋,葡萄園裏泛著一片金黃,煞是好看。蘇玳這個產區位於加隆河(Garonne)左岸,分為五個村落,白拉圖(Chateau La Tour-Blanche)就坐落在Bomme村中,正位於“最後的貴族”滴金莊以南。
一點曆史
白拉圖建莊於18世紀,1855年分級時,位列蘇玳一級莊。分級後不久,酒莊的最後一位所有者Daniel Iffla以在白拉圖建立一所葡萄酒種植和釀造專業學校為條件,把酒莊捐獻給了國家。於是1909年法國農業局接受了捐贈,兩年後“白拉圖葡萄酒種植和釀造專業學校”成立,校址即位於白拉圖莊園內。白拉圖這一特殊的經曆,使之成為酒莊中少見的國有企業,擁有相對充足的工作人員和先進的釀造設備,酒質也在專家的照顧下平穩地發展。
采收與葡萄
白拉圖的葡萄采收遵循蘇玳特殊的傳統:純手工采摘,並且整個收獲期分多次采收(平均會有5~6次),兩者都是為了檢驗葡萄表皮上的灰黴菌(botrytis cinerea)是否充足。灰黴菌會使葡萄內的水分蒸發,讓糖分更集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貴腐”(Pourriture Noble,這個法文辭就是“高貴的腐爛”)。今年的采收到10月底就結束了。
白拉圖的葡萄品種為83%的賽美蓉(Sémillon)、12%的沙維翁(Sauvignon)以及5%的慕斯卡德(Muscadelle),均為蘇玳區的傳統品種,隻是如今越來越少的酒莊仍然用慕斯卡德(Muscadelle)來調配成酒,白拉圖則是其中之一。賽美蓉因其極易感染灰黴菌的特點,被蘇玳區廣泛采用,而沙維翁則用來提升酸度。
發酵與陳釀
在白拉圖,達到標準的賽美蓉經過前期處理後直接放入橡木桶發酵並陳釀,用於酒莊主牌,15~18個月後,根據所需要的酒精度數,降溫停止發酵;而其餘兩種葡萄則放入不鏽鋼酒罐中發酵陳釀,用於副牌和調配。白拉圖作為大型的一級莊,自然使用全新的橡木桶,以確保橡木的單寧和酵母的作用。但區別於其他的蘇玳貴腐甜白酒莊,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葡萄原有的果香,白拉圖選擇的橡木桶都是經過輕度烘烤的。
2009年的傑出
今年在波爾多到處聽到人們驚呼,非常完美、非常出色的年份。白拉圖也不例外,因為達到主牌標準的葡萄汁實在太多,酒莊不得不緊急定製了一批橡木桶。在白拉圖的酒窖裏,一眼望去都是今年的新桶,最近一批甚至是11月5號。隨意打開一桶看看,剛剛結束發酵的酒汁靜靜地躺在那裏,仔細聞聞,清新濃鬱的水果香氣撲鼻而來,我不禁像今年的酒農一樣激動地盼望2009年份的白拉圖出酒的那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白拉圖同一些大酒莊一樣,在某些年份因為質量的原因隻出副牌不出主牌,從中可以一窺法國列級酒莊的嚴謹態度,白拉圖在1992年、1993年和2000年份均無主牌。
產品
主牌:Tour Blanche,經典蘇玳貴腐,具有陳年潛力,與法國鵝肝醬堪為絕配。
副牌:Les Charmilles de Tour Blanche,2007年份果香濃鬱,甜度適中。
其他:Jardins de Thinoy,幹白,100%沙維翁。
Cru du Cinquet,幹紅,90%美樂(Merlot)與10%的馬爾貝克(Malbec)。
2009年11月9日於波爾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