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其他(1)(2 / 3)

我猜也是。然後我開始想,我該怎麼辦?

給他上管理課?直覺告訴我行不通,管理能力開發這種東西,隻有對那些有管理困惑的人授課才有用,小曾這種情況,是屬於信心不足,雖然他能力方麵可能也確實欠缺,但當務之急,還是要給他樹立信心。

我該怎麼替他樹立信心呢?我有個朋友告訴我說,給人樹立信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放到非常險惡的環境中,如果他能夠掙紮著生存,一定會信心百倍。放在小曾身上,就是把事情扔給他不管,下次他再來請示我的時候直接擋回去,強迫他自己克服心理障礙自己去做。但是這個做法會有風險,小曾這個人抗壓力不強,萬一心理上承受不了,保不準會提出辭職,到那時候我還得花更多時間去做安撫工作,搞不好還要去老板那裏解釋,又要費一番唇舌。

思來想去,我決定用一個請君入甕的方法來幫助他樹立信心。

過了幾天我回公司,他老遠看見我,立刻一路小跑過來,跟我說:“經理,我有個事不知道該怎麼辦,你幫我想想。”

我笑眯眯的說:“好啊,什麼事你說。”

於是他開始說事,前前後後花了5分鍾,終於把事情說清楚了,我耐心的聽他說完,然後我說:“我知道你的意思了,這樣,項目總監那邊找我有點事,我先去一趟他的辦公室,出來的話估計會有點晚,可能今天來不及跟你商量了,不如你自己也先想一想這個事情要怎麼辦,做兩個方案出來,我明天早晨去客戶那裏之前會來公司一趟,到時候我們再合計一下,用哪個方案好。”

他完全沒有任何異議的就答應了。

第二天早晨我來公司,把部門該處理的事情處理完之後,主動去找他討論昨天的事。

我把他約到小會議室,他果然做了兩個方案,逐個的說給我聽,完了以後他問我,經理,你覺得哪個方案好?

我說,兩個方案都不錯!

他很驚訝,好像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說:“你覺得兩個方案都可以?”

我說:“是啊,你其實完全有能力處理這個事情的,你這兩個方案都能解決問題。”

他趕緊問我說:“那你認為哪個更好?”

我反問他一句:“你覺得呢?”

他說:“我是覺得A方案可能會更好一些。”

我說:“A方案確實不錯,但是,我是在想,萬一要是出現這樣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

他說:“那也是,這麼說還是B方案了。”

我說:“你做B方案的時候是怎麼想的?”

他想了想說:“我是這麼這麼想的,然後就覺得應該這麼辦。”

我笑著說:“其實你的思路跟我差不多,換了我是你,我也會這麼想,按你的意思去辦吧,應該不會出大錯。”

他很高興的答應了。

在具體的工作背景下,人的成長是非常快的。此後的幾天,每當他給我打電話,或者我回公司,他有問題拿來問我,我都用一樣的辦法,讓他自己先想想該怎麼辦,然後我再幫他確認一下,如此幾次之後,他仍然還是喜歡請示,但是請示的方式開始變化了。以前他會說:“經理,我有個這樣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告訴我,應該怎麼做?”現在他則說:“經理,我有個這樣這樣的問題,你看這樣這樣做行不行?”

通常情況下我都會,可以的,你去做吧,不會錯。隻有在確實覺得有問題的時候,才會說,應該是可以的,但是我就怕,要是出現這樣這樣的情況,到時候怎麼辦?有時候他想不到辦法,會問回我該怎麼辦,但當他能想到辦法的時候,他立刻就會修正,說那我用另外一個方法試試看。

我覺得這是一種進步。

慢慢的他來請示的時候開始少了,因為請示得少,事情辦得自然就快了很多,一段時間之後,部門同事對他的抵觸沒那麼明顯了,但是他的溝通能力仍然讓人很鬱悶。

老實說這個人讓我也想不通,我以前認為,做事認真負責的人,條理應該都是非常清楚的,反映在溝通上,就是說話有邏輯感和層次感,言簡意賅,但是他偏偏不是,時常出口千言,離題萬裏,說了一籮筐的話,最後讓人完全找不著北,描述事實的時候,興之所至,還喜歡用排比句,真是急死人,每次找我請示工作時,因為知道我時間趕,會特別留意,可是就算這樣盡力的來和我溝通,也都還是經常讓我有想插話的衝動。同事們對他這一點意見也都很大,我們公司的工作節奏相對來說比較快,而且理工科出身的人居多,說話做事都喜歡用簡潔明快的方式,一是一,二是二,最不喜歡口若懸河長篇大論的人,尤其是在工作領域。

這都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前一家雇主是一家等級森嚴的台企,因此養成了對同事區別對待的思維定勢,也就是所謂的“大小眼兒”,比如說,對那些他認為是員工級別的同事,想要問一些他認為是主管才有權知道的事,就會很生硬的說,這個不是你該了解的事,傳達信息的時候,有人多問兩句,他就會說,你們不用懂是怎麼回事,照著做就行了。同事們礙於他是老板的親戚,而且這種不平等待遇似乎也不是過錯,隻能算是職業素養方麵的缺失,想投訴都找不到理由,隻能滿腹牢騷的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