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美國個人電腦業的起步階段,著名的蘋果公司與IBM公司已是電腦界的業界行業老大了。當時電腦行業在銷售電腦時的一般做法是:由電腦製造廠商生產出電腦之後,再配售給電腦經銷商和零售商,然後再轉由他們之手賣給集團用戶和個人消費者。這種間接的銷售形式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做法,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但當時仍然在上大學的戴爾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這種通過經銷商這個中間環節的銷售方式成本太高,為什麼不能采取一種直接銷售的模式,使個人電腦直接從製造商那裏到達消費者手中呢?有了這個想法,便決定將購買電腦的過程作為突破口,戴爾的做法是把電腦直接銷售到使用者手上,除去零售商的利潤剝削,從而可以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售給消費者。那些省下來的錢都回饋給消費者,贏得了消費者的一致認可。1984年1月2日,邁克爾·戴爾開始了著手創業的準備工作,他以“個人電腦有限公司”的名字,向美國得克薩斯州政府注冊了公司登記,並在當地的報紙上刊登了分類廣告。最初的每個月銷售額在5—8萬美元之間。後來,隨著業務不斷擴大,戴爾就將“個人電腦有限公司”更名為“戴爾電腦公司”。到了1999年,戴爾電腦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製造商了,而戴爾電腦公司的創業者邁克爾·戴爾也在全美國40歲以下富翁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位。
後來,邁克爾·戴爾在總結自己公司的成長曆史時說:“戴爾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不隻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我們願意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相信,機會既來自直覺,也要靠著對某個產業、事物或專業的狂熱投入。戴爾公司的經驗證明,人可以發覺並掌握大家原本以為不存在的機會優勢:想要做到以非傳統的方式思考,不必是天才,也不必是先知,甚至不用有大學文憑,所需要的隻是一個構架和一個夢想。”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否突破固有做法,努力創新,將決定你是否能成為人上之人。競爭是殘酷的,要想在絕處逢生,創新是你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
[BT2]9.人人都有創造力
創造力存在於每個人的心靈頭腦,普通人也好,成大事的人也好,都有同等的創造力,有創造力的人就能夠成功。
《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
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烤幹衣服就行了。”仆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
這個可憐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於是她就答應了。
窮人於是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裏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了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裏。
當然,您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把石頭撈出來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說到創新,說到成功,可能大多數人會說,這跟我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創新跟貧富沒有關係,跟智商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大多數所理解的“成功”與“創新”,往往是指那些在人類曆史上的一些重大發現和發明,如青酶素的發明,雜交水稻的發現,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發現等等。是的,這些都是創新的結果,是人類發展曆史上了不起的發明。而發明或發現這些的人士,毫無疑問都是成功者。
人們往往把創新想像得太高深,太神秘,太複雜,因而阻礙了他們的創新。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創新並不隻是某些行業的專利,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有創新的能力。
你也可以創新。你也可以成功。
在日本,某味精公司的社長對全體工作人員下達了“成倍地增長味精銷售量,不拘什麼意見都可提,每人必須提一個以上建議”的命令。
一時之間,大家紛紛提出銷售獎勵政策、引人注目的廣告、改變瓶裝的形狀等等方案。
然而,其中一個女工卻苦於提不出任何建議來。她本想以“無論如何也想不出”為由而拒絕參加,但考慮到這是社長的命令,並且言明不拘什麼建議都可以,所以她覺得拿不出建議有些說不過去。
這在晚上吃晚飯時,她想往菜上撒調味粉,由於調味粉受潮而撒不出來,她的兒子不自覺地將筷子捅進瓶口的窟窿裏,用力往上攪,於是調味粉立時撒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