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看著的女工眼睛一亮,突然發現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提案,於是她就把味精瓶口擴大一倍的提案交了上去。
審核的結果出人意料。女工提出的建議竟進入15件得獎提案之中,領得獎金3萬日元。而且此提案付諸實施後,銷售額倍增,為此,女工又破例從社長那裏領取了特別獎。
受寵若驚的女工想:出主意,出主意,原來以為很難,沒料到這樣的提案竟然也得了獎。象這樣的提案,一天能提上兩三個。創造思維不是極少數人的特異稟賦,而且許多人的共同能力。創造心理學家阿曼倍爾雷指出,豐富的知識並不危害創造力,但過多的規則卻是創造的障礙。
創造思維無禁區,人人都具有創造力。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找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世界上的所有大發明、大發現均是如此。
[BT2]10.不經曆風雨難以見到彩虹
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創新也如此,隻有迎著困難上去,才能看見希望的曙光。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必然伴隨著大自然的磨難和人類的阻撓。因為人們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生活和思維都有了一種定勢,要突破這種定勢必定是相當困難。
大自然的磨難指的是大自然中的一些偶然發生的因素,也就是機遇,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稍縱即逝。
所以,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堅持住大自然對我們的考驗。
有這樣一件事,據說有一次弗蘭克對愛因斯坦說,有一位科學家總是研究難度很大的課題,雖然發現了很多新問題,但他的研究成果也不明顯。當時愛因斯坦回答說:“我最尊重的,就是這種人。但是另外一些科學家就讓人無法忍受了,他取出一塊木板,但總找最薄的地方打孔,就算鑽出了很多的小孔,又有什麼用?”
這種讓愛因斯坦無法忍受的人不是少數,因此成大事的人隻有少數,那些人他們或者見識短淺,沽名釣譽,或者疲於應付,忙著鑽孔,雖然他們很忙碌,但他們寫出來的東西仍逃脫不了被扔進垃圾堆的命運。
沒有持久的艱苦戰,就不會有重大的成就。所有的大發明都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勞動,都是汗水的結晶。
鐳的發現,也是經過了這麼一個過程。
為了研究放射性元素,居裏夫婦數年如一日地艱苦勞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進行著繁重的工作。他們一公斤一公斤地冶煉鋼瀝青礦的殘渣,從數噸重的鋼礦殘餘物中提煉出了隻有幾厘克的純鐳的氯化物。他們的工作條件很艱苦,奧斯特瓦爾德後來說:“那簡直就像是一間馬厥,條件相當簡陋。”他們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艱苦奮鬥,最終創造出了成績,怎能不讓人敬佩呢?
要有所創新,尤其是前人所還未發現的東西,是必須要經曆一番風雨的洗禮的。但往往隻有那些心堅意硬的人能夠挺過去,從而成就大事。
另一方麵,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人類的責難就是這樣可怕。拿破侖·希爾說:“當你麵對責難的時候,可以想想、帕拉塞爾蘇斯,其實,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他,因為人類爭論了?他已經快500年了。”
帕拉塞爾蘇斯,1493年生於歐洲蘇黎世,他原來的名字很長,叫做“受洗的奧尼俄盧斯·菲利普斯·塞俄弗那斯圖斯·朋巴斯圖斯·馮·胡恩、海恩”。後來,為了否定舉世公認的古羅馬最偉大的醫學家塞爾蘇斯,他就給自己換了二個既簡單又明快的名字,叫作帕拉塞爾蘇斯,意思是“超過塞爾蘇斯”。如果一定要忠於前人的思維的話,那麼他這樣做確實有點太離經叛道了,好像他生來就是為了向世人挑戰似的。他蔑視一切傳統,對當時的醫學實踐更是不屑一顧,他公然把已經傳授了1000多年的教科書扔到了火裏,他還主張放棄所有傳統的醫療手段,從實戰中找出一種新的化學療法。他嚐試用鹽、水銀等物質合成法去治療整個歐洲都應付不了的梅毒,給絕望中的醫學帶來了一線光明。這種做法確實讓那些墨守成規的老學究瞠目結舌。
1552年,帕拉塞爾蘇斯在瑞士的巴塞爾用全新的化學治療法治愈了著名的新教徒約翰·弗洛本尼留斯的腿部感染,把他“從死神的手裏奪了回來”,從此名聲大振。當時巴塞爾市政廳不顧醫學界的反對,一定要聘用帕拉塞爾蘇斯在大學中任教。所以,他的離經叛道的醫學理論才得以傳播開來。
也許我們現在享受的是帕拉塞爾蘇斯的成果,羨慕的是他所得的成就,但誰又曾體會當時帕拉塞爾蘇麵對眾人指責時內心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