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老話說:“三年學成手藝人,十年難學成生意人。”中國人有著悠久的經商曆史,中華民族在自身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商業文化,那些在商業活動中口耳相傳的俗話和商諺,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現代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已進行了二十多個年頭,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社會閑散”人員被迫從商,到80年代的全民經商,90年代的知識分子、國家幹部的“下海”經商,經曆了一個波瀾起伏的過程。而今商業活動已成為當代人求生存謀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現實生活中,它已顯得越來越重要,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商業活動中。這是富裕型社會的必經之路。一個健康的、富有的、充滿活力的社會,必然是商業高度發達、高度繁榮、高度活躍的社會。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必然為商業活動提供更多的創富機會,更大的商業空間,給更多的人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否則,這就是一種不健全的、潛伏著巨大風險和危機的經濟。正因為如此,學經商,自己闖天下,對現代人非常必要,也會大有作為。有人認為,“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是腦體倒掛,是不正常的,那是對商人的偏見,對商業的不了解,也是我國重農輕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影響的結果。古今中外,靠做生意,靠買賣商品發達起家的人很多,很多人獲得了富可敵國的財富。他們靠掙錢生存、發展,獲得了成功,改變了命運。這是商人幾千年的發展曆史。而靠做學問、寫道德文章、搞科學技術獲得成功改變命運,隻是近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以來才有的事。

當年賣茶葉蛋、賣針錢、賣牙簽、賣鈕扣的人今天已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他們中有的人依然在拚命賺錢,有的人已開始過上奢華的生活。這就是商業的魔力。當年開摩托車修理鋪的、辦生產冰棍作坊的、在自己家裏配製豬飼料的,如今已成了投資億元現代化摩托生產線、擁有國際聲譽的飲料廠、上了財富排行榜的大名鼎鼎的人物。沒有任何職業任何事業比做一名商人,離財富和成功更近。所以,我們整理出版這本《商經365》,學習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以掌握經商的哲學。對很多人來講,它是一塊成功的敲門磚,相信打開這本書的人,必然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