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四、一方言語
做一方生意商業人員不僅要會說普通話,還要學會說方言士語,起碼會說所在地的方言土語。有經驗的商業人員,特別是直接接待顧客的營業人員,他們在交談生意時,都會隨著顧客的口音改變自己的語言,用顧客的語言進行交談,尤其對所在地的方言,更能熟練地使用。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一是出於對顧客的尊重,是有禮貌的表現;二是出於對顧客套近乎,密切感情;三是便於使對方聽得清楚、明白。我們現在提倡說普通話,這是要堅持的。但對有些使用方言的老年人或尚末學會普通話的顧客,商業人員應隨著他們的口音而改變,不要讓對方感到不習慣,也聽不明白。便用方言時,要說得自然、親切,不要表現出有恥笑客人的神情,那樣不僅達不到尊重、友好的目的,反而會使顧客產生反感,不利於做成生意。
二百一十五、莫說等一等 要說我就來有貨貨到 沒貨話到
營業高峰時,顧客多,售貨人員忙不過來,在這種情況下,營業員除了充分發揮“接一顧二招呼三”的接待技能外,還要注意說話的語言藝術。如有的顧客在一邊呼叫營業員取貨時,營業員應該以和藹的態度回答一聲“我就來”,而不能說“等一等”。因為“等一等”用語比較生硬,容易引起顧客反感;而“我就來”表現出了一種謙虛、和氣、親切的態度,顧客聽了不但舒服,而且能立即諒解。顧客要貨時,營業員要立即將顧客所要的貨從貨架上拿下來,雙手輕輕地放到顧客麵前,並主動地展示、介紹。如果顧客所要的貨本店沒有時,要立即向顧客回話,加以說明。如:“對不起,這種貨剛賣完,請您過幾天再來看看。”或者說:“這種貨我們店不經營,請您到××商店去買。”這樣,顧客就會感到非常親切,為下次再來光顧打下基礎。
二百一十六、學商站櫃台 首先練口才寧說千句話 不舍一文錢
話是心靈鏡,言為心之聲。說好櫃台語言,不隻是個技術問題,也是營業員思想品德的體現。如果營業員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缺乏高尚文明的道德修養,櫃台語言就學不好,也說不好。練好的口才也隻能是油腔滑調,令人討嫌而已。為了掌握櫃台語言的基本要領,學會一些最起碼的語言藝術,必須掌握最基本的待客語言。在同顧客討價還價、協商交易時,哪怕不厭其煩地多說千句話,也絕不能舍本經營。做買賣免不了要說話:招待顧客要說話,介紹商品要說話,討價還價要說話,處理各種業務問題都要說話。這類話雖不能說說得越多越好,但多說總比少說好,因為多說才能同顧客密切關係,交流感情;才能充分宣傳介紹商品,也才能使雙方協商一致,促進一生意成交。所以,有句商諺叫做“生意不成,怪話沒說到”。要想做到既不虧本,又要多做生意,關鍵就在於不僅要學會說話,還要善於說話,要多說話。多說話就等於多宣傳,多宣傳就能夠取得顧客的理解和信任,不但不會舍一文錢,而且會把生意做成,做多,做好。
二百一十七、讓客三分理 不說滿口話心中有政策 說話不離原則
交易過程中,營業員與顧客之間難免發生一些矛盾,一定要妥善處理。人常說“理直氣壯”,這句話也看在什麼場合。營業場中人員紛雜,交易繁忙,很需要保持一個安靜的氣氛,所以一旦矛盾發生,要力求盡快解決,無論如何不能在營業場相互爭吵,影響營業秩序。所以,營業員要嚴格克製自己,不能感情用事。錯在本身的要敢於承擔責任,虛心向顧客贈理道歉:作自我批評;錯在顧客的,也要理直氣和,把道理講明白,即便顧客一時認識不了也不要過於強求,不要斤斤計較一些枝節問題,非要弄個水落石出不可。常言道“有理不打上門客”,對一些非原則問題,要有一種忍讓精神,不要把話說得太滿,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言大氣粗,傷害顧客尊嚴。傷害一人,影響一片,得意一時,遺害深遠,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同時,營業員同顧客講話,回答問題,往往體現著國家或企業在某一方麵的政策、規定精神,因此要有政策觀念,講話時要注意分寸,不能信口雌黃,脫離原則。
二百一十八、見了秀才隻說書 見了屠夫隻說豬逢著瞎子不說亮 碰見癩子不說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