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七、財神爺的經 會算才會通要想多賺錢 先把帳算圓
過去,商人經商都熱衷於敬財神,認為財神掌管著人間財富,可以保佑他發財致富。但是,經過實踐,人們也逐漸認識到,財神的“經”並不是誰都能念通的,財神更不是對誰都顯靈的。隻有那些善於算帳、善於經營的人才有資格去念通的。真正的財神爺並不是趙公明,而是會算帳、會經營的自己。財是算出來的,不是念出來的。要想多賺錢,先把帳算圓,“帳算圓”就是把帳算得周密、仔細。市場是複雜而又多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做生意,不經周密、仔細地算帳,貿然進銷,都可能在經濟上造成損失。所以,有經驗的商業人員,在做每筆生意前,都要經過認真算計:市場看漲看落,銷售是暢是滯,進銷差價大或小,競爭狀況有利或不利。如果在這些方麵屬肯定的,這筆生意就可做;如果是否定的,這筆生意就不能做或暫緩做。隻有如此紮紮實實算帳,認認真真籌劃,生意才能做到一步一個腳印,既細致穩妥,又不失時機,何愁賺不到錢。
三百三十八、帳越算越精 商越做越通樣樣打算
算帳,主要是指算經濟帳,即商品的購、銷、存、賺帳。會算帳是經營的重要條件,經商和算帳本來是不可分的,經商離不開算帳,算帳是為了更好地經商。凡事熟能生巧。通過長時間摸索和經商活動,就能從購、銷、存、賺的經營中摸出規律,找出竅門,如:商品購銷的恰當時機,適宜的數量和價格,擴大商品的經營範圍和改進銷售方式,資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降低商品流通費用的有效措施,增加盈利和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途徑和方法等等。“打算盤”即作盤算,含有算計,籌劃、安排之意。如果在每件事上既能做到精打細算,使之在經濟上不但不受損失,而且有所收益,又能深思熟慮,細心籌劃,不出絲毫偏差。以這樣的精神管理企業,企業肯定會管好,而且會一年比一年好。過去很多經商老行家、生意經,都是以善於算帳使生意興隆起來的。
三百三十九、有利就有弊 有賠就有賺該賠要快賠 早賠是少賠
從辯證的觀點看,任何事物都是有聯係的,而且是相互轉化的。經商也是如此。譬如:有充足的資金,這對多做生意是有利的,但也因此容易發生濫用資金的問題;豐盛的商品有利於招攬顧客,但也容易發生庫存過大的問題;處理有問題商品,可能要賠些錢,但騰出了資金,減輕了費用,搞活了業務又能多賺錢;一次賠了錢,取得了教訓,總結了經驗,下次就可能賺更多的錢。在業務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造成一些有問題商品,需要作降價處理才能銷售出去,這就勢必出現賠錢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經營者的認識往往不大一致。有人認為,如果不處理還可以保持原值,並不出現虧損,一處理反倒虧損,倒不如放在庫裏為好。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所謂有問題商品,一般指的是:銷小存大商品。有問題商品遲早是要處理的,與其晚處理占壓資金,增大費用,倒不如早些處理把資金騰出來參加周轉。這樣,早處理雖然有損失,但可以早補償,使損失減少;晚處理不僅繼續增加損失,又不能早補償,必然使損失更大。所以說“該賠要快賠,早賠是少賠”。作為經營者,必須學會全麵地分析問題,善於發揮經營中的有利因素,轉化不利因素。生意順暢時,要看到還存在的問題,不能盲目樂觀;生意疲軟時,要多抓積極因素,總結經驗,興利除弊,為取得更好的效益而努力。
三百四十、欲得十分利 先自五分始
做生意忌暴利,因為暴利雖高,但不能長久。做生意要薄利,因為薄利雖少,但可以促銷,銷多了,利並不薄。“欲得十分利,先自五分始”,是從利潤總額講的,意思是說,想要取得大利、高利,就得先從小利、低利開始。因為小利、低利可以吸引顧客,可以促進銷售,可以樹信傳名,這樣生意好起來,顧客多了,銷售暢了,企業有名了,經濟效益肯定會上去,到頭來,就利潤總額講,還是達到了取大利、高利的效果。
三百四十一、綢緞三分利 床上蓋棉被豆腐對半利 身上披蓑衣
商業的行業多,門路廣,各自情況不同,經營成果殊異,因而不能相提並論,互相攀比。賣綢緞的取利雖然低於賣豆腐,但綢緞價值高,經營投資多,購銷額大,這是顯而易見的。經營價值高,購銷量大的商品,其總盈利必然要比經營價值小,購銷量少的商品多,這也是明擺的事。所以,賣綢緞與賣豆腐是不可相比的。當然,這是從經營商品講的,如果就其意義講則是相同的;都是做買賣,都是社會所需要,都為了獲取利潤。
三百四十二、行船靠掌船 理財靠節約理財千萬條 節約數第一
節約是理財的重要措施。在商業經營管理中。節約的途徑很廣,但主要表現在流通費用的節約上。節約流通費用,關鍵是要嚴格遵守有關費用開支的範圍和標準。如通過加速資金周轉,減少資金占用,以節約利息支出;通過合理組織勞動,提高勞動效率,以節約工資開支;通過合理組織商品運輸,減少運輸環節。縮短運輸裏程,以節約運輸費用;此外,加強商品保管,減少商品損耗,節約各項管理費用等,都是節約的重要方麵。總之,商業企業節約的門路廣,潛力大,隻要認真去抓,都能節約出一大筆費用,為搞好理財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