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韋奇定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1 / 2)

有一群青蛙參加了一個比賽,這個比賽很簡單,誰先到達一座高塔的頂端,誰就是勝利者。除了這些參加比賽的青蛙外,還有許多圍觀的青蛙。

當比賽開始的時候,圍觀的青蛙就開始說了:“塔這麼高,你們是不可能跳上去的,還是別費這份力氣了。”有一些青蛙聽了之後,真的宣布退出,不再往上跳了,隻有少部分青蛙,不理會那些泄氣的言論,繼續往上跳。

跳了一段時間後,圍觀的青蛙又說:“現在離塔頂還有那麼高,不管你們怎麼跳,都是不可能達到頂點的。”聽完這些話後,參加比賽的青蛙陸續地退出了。最後,隻看見一隻青蛙,不理會任何言論,不受任何影響,一直堅持著往上跳,並且,經過很長很長時間的跳躍,這隻青蛙終於跳到了塔頂——所有的青蛙都驚呆了。

圍觀的青蛙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青蛙都退出了,隻有它一直堅持著,不顧一切地往前跳。後來,青蛙們終於發現了所謂的“秘訣”——這是一隻聾青蛙。

人應該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是對的,但是如果你的意見是對的時候,就不能被他人所改變,自己認定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自己的希望和信念是不可改變的。我們應該學會未聽之時不應有成見、聽過之後不可無主見。我們不怕開始眾說紛紜,隻怕最後莫衷一是。

一個人能否做成、做好一件事,首先看他是否有一個好的心態,以及是否能認真、持續地堅持下去。信心大,心態好,辦法才多。所以,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投入才能收獲,付出才能傑出。當然,成功卓越的人隻有少數,失敗平庸的人卻很多。成功的人在遭受挫折和危機的時候,仍然是頑強、樂觀和充滿自信,而失敗者往往是退卻,甚至是甘於退卻。我們應該堅持自己的自信,成功的程度取決於對信念的執著程度。就像巴普洛夫指出的一樣:“如果我堅持什麼,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

中國古代就有這樣的例子教育我們要堅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堅持正確的道路。

魏國大夫龐恭和魏國太子一起作為趙國的人質,定於某日起程赴趙都邯鄲。但是龐恭知道魏王的身邊有一堆小人,生怕自己不在的時候,這些小人在魏王麵前挑撥是非。於是臨行時,龐恭向魏王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說,我看見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隻老虎,君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當然不信。”龐恭又問:“如果兩個人對您這樣說呢?”魏王說:“那我也不信。”龐恭緊接著追問了一句:“如果3個人都說親眼看見了鬧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還不相信?”魏王說道:“既然這麼多人都說看見了老虎,肯定確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龐恭聽了這話以後,深有感觸地說:“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問題就出在這裏!事實上,人虎相怕,各占幾分。具體地說,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還是虎怕人,要根據力量對比來論。眾所周知,一隻老虎是決不敢闖入鬧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顧及情理、不深入調查,隻憑3人說虎即肯定有虎,那麼等我到了比鬧市還遠的邯鄲,您要是聽見3個或更多不喜歡我的人說我的壞話,豈不是要斷言我是壞人嗎?臨別之前,我向您說出這點疑慮,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輕信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