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亞寧說:“春節的時候,何老伯帶著她來過我們家一趟,送了兩盒喜糖,說是來認認街坊。女的叫丁玉嫻,眉清目秀,端端正正的,年輕時一定漂亮。就是不愛說話,問一句答一句。問她幾時到的,她說年底就來了。問她過得慣過不慣,她說還過得慣。問她來了打算做什麼,她說先在洗衣坊裏幫忙記記賬,就再沒有多餘的話了。倒是何老伯在旁邊替她應了幾句,說是正學著車,過兩天就去考駕照……” 林沁插嘴道:“五十多歲考駕照可不是那麼容易。人說了,學開車的小時數就等於你的歲數。比方一個十六歲的人,隻要十六個小時就學會了。五十多歲的人得學五十多個小時。”
楚亞寧說:“這麼說起來,她倒不笨,反正這幾天她和何老伯已經是各開各的車了。上星期我有點不舒服,在家歇了兩天。看見何老伯每天是七點鍾準走,丁玉嫻要等到差不多十點才出門,中午就回來了。我看她的日子真是好清閑。要說這何老伯打了一輩子光棍兒,到頭來有這麼個老來伴也挺不錯的。”
冬天口頭短,才過五點鍾天就已經黑了下來。林沁和黎梅梅起身告辭,裴東平從廚房探出頭來留她們吃晚飯,兩個人都說不吃了,還有事呢。
19
林沁和黎梅梅真的在籌劃著一件事。楚亞寧的產期快到了,按照美國人的傳統,應該為他們舉行一個嬰兒送禮會(Baby Shower)。一是因為添一個孩子要添不少東西,對許多家庭來講,這就是一筆不算小的開銷,親戚朋友幫忙湊湊份子是理所應當的。二是孩子出生以後,家務活兒紛亂繁雜,更兼大人小孩都需要靜養,到時候再一撥接一撥地應付送禮者、探訪者,且不更是亂上添亂?據說,這個慣例最早是從英國傳過來的,誰家生了孩子,四周的人們便包好禮物,附一張賀卡,留在那家人門口,意思也到了,又免卻了叨擾。賀卡在這個時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要留下送禮者的姓名,以便日後主人得了空兒好帶著孩子登門道謝,或實在抽不出空兒的,就寫一張感謝卡送回去。英吉利是一個非常實標的民族,總要等到確知孩子的性別後才開始準備禮物。所以孩子一生下來,主人家便會在房子的門或窗上貼一張條 子,上書“It’s a girl (是個女孩)!”或“We got a boy(我們得了個兒子)!”並配以花花綠綠的喜慶圖案。送去的禮品中也包括各色食物,有給產婦的滋補營養品,也有給家中諸人的一日三餐。伺候過產婦的人都知道,月子裏往往忙得連做飯的工夫都沒有。
黎梅梅說:“這次就上我家去鬧吧。我那房子自從買了之後,還沒有正正經經地請過中國人聚會。現在好了,老A把他那些猶太人的東西全都搬走了。”
接下來,兩個人就開始擬訂送禮的單子。她們在楚亞寧那兒已經細細地看過了,說實話,挺齊全的,所以她們隻是根據自身的經驗,增補了一些諸如嬰兒指甲刀、棉花球、凡士林等等,再就是孩子稍大才能用得著的物件,小秋千、學步車,還有衣服褲子什麼的。兩個人一邊議論,黎梅梅一邊記在一張紙上,又在底下注明,凡是打了星號的隻要一件,誰家打算買最好先和林沁或黎梅梅通通氣兒,以免買重樣了。又注明每家送禮的份額以不超過十美元為宜,大件的東西可以幾家人合買。
帖子發出去了。一來因為裴東平夫婦人緣好,二來好多人都想瞧瞧黎梅梅家的宅子,聽說是當時中國人裏麵置辦得最高檔的,所以應者雲集。林沁事先打過招呼,這是一個驚喜派對,眾人都心照不宣地瞞著楚亞寧他們。
黎梅梅打電話給慕容經緯說:“知道你是個大忙人,輕易也不敢勞動你。下星期六有空嗎?隻要你半天的時間。”自從開始辦離婚,黎梅梅一直心緒欠佳,也不常去“棕櫚湖公寓”了。
慕容經緯說:“我給你勻勻看。”
到了星期五晚上,慕容經緯打電話過來:“我推掉了兩個飯局,明天一天全歸你支派了。”
黎梅梅聽了反倒有些過意不去,就說:“其實活兒也不多,隻是我一個人弄不來,要有個人搭把手。你明天也不用早起,過來吃午飯就行。”
第二天上午十點左右,慕容經緯撳響黎梅梅家的門鈴時,她正在客廳裏忙著。聽見有人來就嚷嚷一聲:“門開著呢。”
這是慕容經緯第一次到黎梅梅家。推門進來,屋裏暖氣燒得暖洋洋的,空氣中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花香。黎梅梅舉著雙手跑過來,說:“不是說活兒不多,隻要半天嗎?好不容易一個周末你也不多睡會兒……別碰,我手髒。” 一麵跑起腳尖伸長脖子在慕容經緯的臉頰上輕輕一吻。又說:“你先喝杯咖啡,隨便轉轉。等我把這些小東西揀開了,再幫我挪沙發。”
起居室的壁爐台子上插了一大瓶臘梅,香氣兒就是從這兒發出來的。慕容經緯說:“這花兒在美國可稀罕了。從哪兒弄來的?”
黎梅梅說:“城南邊上有一家老撾人,自己圈了一塊地,什麼都種。君子蘭、鳳尾竹、水蜜桃、鴨梨、各種各樣的蘑菇,其中就有一樹梅花。我每年都在這個時候跑了去,纏著人家軟磨硬泡,買兩枝回來。誰讓我名字裏頭有這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