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閑侃四(1 / 1)

“霸道總裁”管不好企業

做生意最成功的,一定不是那個智商最高的。最會做銷售的,一定不是那個口才最好的。生活最幸福的,一定不是那個學曆最高的。“一定不是”而不是“不一定是”。

每次想到這裏,腦子裏就會浮現出兩個人。第一個人是隋煬帝。“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若存顏色在,離別隻今年”。他的詩,文法清奇、優美,獨具風格。他21歲帶兵50萬平定陳國。23歲擔任揚州總管,拜智者大師為師,探討佛學,弘揚佛法。他統治時期,糧食充足,國家富有,萬國來朝,外邦上稱號“聖人可汗”。借用他自己的話說:如果通過科舉考試選人當皇帝,最終選的還是他本人。此話不假。

但是,就這麼一個文韜武略、才華橫溢、乾剛獨斷的人,最終失了天下,確實讓人費解。李世民每次看隋煬帝寫的書,都讚歎到:我這個表舅(就這麼論輩吧,他爹和隋煬帝是表兄弟),才華數倍於我,怎麼就把天下丟了,想不通!

第二個人是項羽。24歲的時候,跑到辦公室把畏戰不前的領導捅死,然後帶著3萬軍隊進攻秦軍30萬,九戰九捷,最後大勝。一直在旁邊按兵不動看熱鬧的各路兵馬,看到項羽大勝後,震驚恐懼不已,最後跪行入賬拜見項羽。此即巨鹿之戰。

從這一戰起,項羽大小百餘戰,未嚐一敗。打仗就像大人打小孩,老虎咬京巴,每每旗幟一舉,對方即刻潰敗。項羽最後一戰,在人困馬乏的情況下,麵對兵力數倍於己的漢軍,竟能衝破“兵仙韓信”的十麵埋伏,從河南衝到安徽靈璧,從靈璧又衝到安徽馬鞍山。劉邦嚇得肝膽俱裂,下令:殺項羽者,賞千金,封萬戶侯!到最後,還是沒有人戰勝項羽。項羽一個人斬殺100多人後,揮劍自刎。

遍觀曆史,“武”霸王,沒有能勝過項羽的,內含漢尼拔、亞曆山大。“文”皇帝,能比肩隋煬帝的也是鳳毛麟角。

為什麼,這種“戰神”“高能男”“霸道總裁”沒有一個能最終成功的?

那是因為,他們太厲害了,厲害的過了頭。每一次的嚐試,都是對自己才華的再次驗證。每一次的驗證都把自己拔高到新的高度,最後越來越高,結果摔得很慘。月滿則缺,物壯則老。

看看正麵教材——劉邦。剛開始時,他認為“老子講義氣,老子天下第一”。然後,接下來打擊一波又一波,打仗屢戰屢敗。他不是在逃跑的途中,就是在被圍的城中。他對部下說的最多的話應該是“我們又被包圍了”。翻閱曆史,神奇的發現,劉邦本人從來沒有打贏過一仗。這個人竟然能當皇帝!

劉邦每次被打成全軍覆沒,心裏肯定對自己說:唉!我不行!唉!我真不行!唉!我真是不行!正因為他深刻的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才倚重於張良、韓信、陳平,才願意放棄70%的國土與英布、彭越、韓信共享天下。所以才有最後的勝利。

如果你的能力隻能將企業做到1000萬,自己占100%的股份,那麼,還不如,和精英們分享企業,讓精英團隊將企業做到10億,自己占10%的股份。

不過要玩點“協議控製”“超級b股”之類的玩意兒。掌控好,別讓“韓信、英布們”把天下給奪了。

論學習。

有個東北小品裏語句台詞:早胖不算胖,晚胖壓倒炕。仔細品品,很有道理,做企業一個道理。先保證生存,再做強,再做大。

郭德綱的相聲說:衣服是瘮人的毛兒。仔細想想,有道理。見一些關鍵客戶,自己心裏沒底時,不如整一套考究的西裝,穿一雙鋥亮的皮鞋,帶一塊精致的手表,然後再去見客戶,效果將會天壤之別。

著裝不是為了好看。西裝是你的戰袍,皮鞋是你的戰靴。好的著裝可以顯著增加你的談判籌碼,本來談判的戰線在100萬,好的著裝可以將戰線推到120萬。

上麵的兩個故事講的話,很有道理。從小品相聲裏也能發現道理這件事更有道理。

南北朝時期,薛勤到陳蕃家做客,發現陳蕃家裏又髒又亂,就問:你怎麼不把家裏打掃打掃。

陳蕃說:我欲掃天下,幹嘛要關注這區區一間屋。

薛勤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蕃聽之,振聾發聵,立即把屋裏打掃的幹幹淨淨。

陳蕃後來變成著名的大臣,薛勤則一生默默無聞。

薛勤雖然說出了至理名言,但不代表他本人就是大哲人。關鍵是聽的人有沒有收獲什麼。

所以,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大師手裏,每個人都有“神性”。真理就像雲中的寶塔,有人能走進去看,有人則遠遠地看,敘述不同,道理相同。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亨利福特的“生產流水線”不是從商學院學來的,而是從屠宰場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