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藝術設計類高校發展路徑探究
商界論壇
作者:朱發運 常慧娜
摘要:隨著數字信息傳播時代的到來,文化創意產業這一融合了“文化”、“經濟”和“技術”的複合型新興產業日益成為各國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把手。因而,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背景下,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所需人才培養陣地的藝術設計類高校,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以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就顯得非常迫切和必要。本文在分析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其與藝術設計類高校互動關係的基礎上,探討了藝術設計類高校發展的新路徑,如構建以創意產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建構係統完備的課程體係與教學體係以及推行校企融合,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辦學模式。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藝術設計類高校;發展路徑
一、引言
受澳大利亞所提出的“創意國家(creative nation)”目標的啟發,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於1998年在其所發布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CIMD)中正式提出並界定了“創意產業”的概念,強調了文化創意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CITF)指出:“創意產業是指源於個體創造力、技能和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數字信息傳播時代的到來,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涵蓋廣告、文化藝術、手工藝品、影視產業、時尚設計、出版業、建築藝術、電視和廣播等多個領域的,以知識創新為核心的知識密集型產業群。與此同時,這一融合了“文化”、“經濟”和“技術”的複合型新興產業已成為各國提升國家軟實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把手,展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也為各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如美國和日本,文化創意產業的規模已超過傳統的農業、工業和建築業等,成為其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國,隨著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逐步重視及文化產業國家戰略地位的獲得,文化創意產業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與此同時,文化創意產業對藝術設計類人才的需求也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然而,遺憾的是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所需人才培養基地的藝術設計類高校,尚不能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對跨學科、跨領域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專業人才的缺乏已逐步成為阻礙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巨大阻力,因而,分析藝術設計類高校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互動關係,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探究藝術設計類高校的發展路徑,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培養大批優秀的設計類人才已經刻不容緩。
二、藝術設計類高校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互動關係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對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的影響
文化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及其所存在的人才短缺的問題要求各高校尤其是藝術設計類高校必須思考並解決一個問題,即如何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發展,承擔起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功能。
有關專家預測,未來我國將需要20萬工業設計師和15萬設計師,對新媒體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量增大1。獨特的創意理念、廣泛的知識積累、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敏銳的市場意識構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特征,因而,這一融合了“文化”、“經濟”和“技術”的複合型新型產業就要求從業人員不僅要具有新穎的創意和藝術素養,又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能夠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將獨特的創意以產品的形式展示出來,並且能夠在市場中獲利的素養和能力。由此可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給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它要求高校在擴大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的同時,對人才培養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創意產業發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培養大批的高質量的創意產業所需要的複合型人才,為創意產業的發展注入動力,成為了藝術設計類高校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