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說,當時張偉排長的話音一落,這群戰士都搶著說了,紛紛說出自己與三位烈士之間難忘的友情故事、與烈士的“特殊”關係、獨有的“特別”理由……劉福金、王璞、葉靈曉都在說,每個人都說是很激動,很感人,讓張偉第一次充分感受到中隊裏的戰士們其實口才都還不錯。這時,張偉發現有一位小個子戰友,名叫張誌的,一直默默地站在一旁,似乎插不上嘴,又似乎很想開口。張偉便問他:“張誌你說呢?你有理由應該去參加追悼會嗎?”
張誌囁嚅著嘴,憋了好一會才說出了一句:“我,我與尹智慧是同一個新兵連的……”說完就放聲大哭。
“結果,全體戰士都安靜下來了,都在默默地擦眼淚,張偉也說不出話語來,隻是眼對眼地看著麵前這群戰士們。終於,有人說;我不去了,我把我的名額讓給別人吧,我覺得他去的理由比我充足。接著又有人說,我也不去了,我也把機會讓掉了。就這樣,從爭名額到讓名額,這場麵非常感人,充滿了戰友間深如大海的真摯友情。我想,隻要身處這樣的場景中,哪怕是鐵石心腸,也會被溶化的……”張磊說得非常詳盡。顯然,在他的記者生涯中,這是最讓他深深感動的難忘一幕。
最後,決定究竟是誰參加明天的追悼會,還是以抓閹的方法來決定的,因為此時此刻,隻有這樣的方式才能最終解決這一“難題”。戰士們紛紛打開自己隨意抓來的紙團,展開。抓到的,竟蹲在了地上,既感到激動,又覺得有點兒對不起沒抓到的戰友;沒抓到的也蹲在地上,因為沒法前往追悼現場而失落。全中隊的戰士們一時都蹲在地上,久久沒有起來。
直到出警的警鈴驟然響起,戰士們才飛快地起身,抓起消防服,以最快的速度登上消防車,出發奔赴火場。
第二天一早,考慮到戰士們的心情,支隊同意增加兩個中隊參加追悼會人員的名額,其中蕭山中隊增加到了10人。
大雪依然紛飛,整個天地像是被一塊巨大而厚重的素色幛縵覆蓋住了……
§§第三章 誰能相信英雄已經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