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倪烜,是與同陳偉一批入伍的消防戰士,這段時間我正在省消防總隊紹興培訓基地帶新兵,我一向佩服尹隊……”他說著,懷中的軍棉被上已落滿淚水。
倪烜無法忘記,2012年11月中旬,他準備去紹興基地帶兵時,曾經來蕭山中隊找過尹進良和陳偉。他告訴人們,懷中這條軍棉被就是在那天專門向尹進良借的。“因為尹隊的被子疊得好,帶著他的被子去帶新兵,就好像他同時在教誨我一樣。說真的,這條被子真讓我獲益匪淺,它的作用比我預想的還要大!”倪烜頗為感慨地說。那天,借了軍棉被的倪烜,與尹進良和陳偉在蕭山中隊的大門口告別。他至今仍然清晰無比地記得與尹進良告別時,後者還特地對他說,等下一次見麵時請他吃喜糖,還記著尹進良和陳偉向他揮手作別的情景。怎麼可能想到,這會是訣別呢?
為了準時趕上追悼會,倪烜早晨5時就從紹興出發,急急地往蕭山趕。沒想到半路上他所乘坐的車子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狀況,便與一名戰友一起,打車趕到追悼會現場。“今天,我把這條被子帶回來,一是為了物歸原主,更是為了再次向英雄表達敬意!”倪烜又在三位英雄的遺像站直,敬了一個軍禮後離開,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再次向英雄的遺像敬禮。
寧波市江東消防中隊排長趙弼城則是從寧波專程趕來的。他是一名從大學入伍的警官,2012年曾在蕭山消防中隊鍛煉,尹進良是他的帶訓隊長,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剛得知尹進良等三位英雄犧牲的消息,他無法相信這會是事實,反複地搜索新聞、與杭州這邊的戰友通電話,才傷心地確認這一切都是真的。那一刻,他真有點五雷轟頂之感。“尹隊幾近完美的形象一直留在我的心裏,我一輩子都會懷想他、奠祭他,因為他和陳偉、尹智慧甘願奉獻的英勇精神會永遠激勵我。”趙弼城久久地注視三位烈士的遺像,淚眼滂沱。
現已八十高齡的老消防兵魯智炘也來到了追悼會現場。頭發花白的他與另外60多名蕭山消防大隊的老兵一起,整齊列隊在追悼大廳外,拉著一條“戰友一路走好”的挽幛。雪花不時飄落到他的身上,老人全然不顧。作為蕭山消防中隊的第一任隊長,老人筆挺地站著,像是重新回到了40多年前的那段歲月。“今天的我非來不可,因為在這三位年輕的消防戰士身上,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消防官兵的光榮傳統和崇高精神,我要向他們致敬!”
在追悼者的行列中,有一群人雖然未穿軍裝,其站姿卻挺如鬆柏,一派軍人風采。原來,這20多位追悼者都是從蕭山消防中隊退伍的,有凡偉、金建偉、黃宗南、顧全、吳彬華……如今都在全省乃至全國各地各個崗位工作,可那段當消防兵的時光始終銘記在他們心中。這次得知三位烈士英勇捐軀的消息,他們相約著分別從上海、江西、四川、安徽、廣西及省內寧波等地出發,一起回到蕭山,為年輕的消防英雄送行。一些退伍老兵在1月3日趕回蕭山後,馬上前往殯儀館吊唁,向英雄獻花緬懷。這幾天的他們還住在蕭山中隊,幫著中隊處理烈士們的後事。退伍消防兵吳彬華是從廣西欽州出發,坐了整整26個小時的火車專程趕來的。“我必須送他們最後一程。”他一路上念叨這句話,漫長的路途中甚至連瞌睡都沒有打。與陳偉曾經一同在蕭山中隊服役,還特別佩服尹進良的葉家豪,考上了公安消防部隊昆明指揮學校,不能親身前來吊唁,便委托母親專程來到蕭山,還發來了為三位烈士撰寫的飽含深情和敬意的悼文《願天堂沒有火災》。
趕來追悼烈士的,還有24年前從蕭山中隊退伍的吳愛國。對於消防事業的偉大,對於消防工作的艱險,他的切身體會至今仍未退去。隻是他實在不能承受的是,這幾位烈士實在太年輕了,如陳偉、尹智慧,吳愛國退伍的那年他們還沒有出生……
消防官兵們在沉痛哀悼著,社會各界人士何嚐不痛心疾首?這一點,不僅可以從主動前來吊唁的市民的人數上感知,還可以從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哀思和崇敬的行為中充分感受。身臨追悼會現場,我不禁默默背誦浙江著名作家、詩人黃亞洲為三位烈士含淚趕寫的最新詩作《送別三位消防英雄》:
一切隻為百姓安危,隻為戰友安危
你們進出火焰,
攜著水槍和人民戰士的榮耀
這是一場生命意義的趕考
今天,我們在這裏,
目送一場大火漸漸遠去
三個背影,是三座紀念碑的身高
什麼熄滅了,什麼沒有熄滅,
天下答案正在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