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萬年,能量凝聚,原子誕生。此時溫度降到3 000 K。電子與核結合,不被高溫撕開,原子形成。這是又一個重要的裏程碑,此時的輻射已經被人類測量到了。漫長的38萬年裏,竟然沒有發生什麼正經事情,就隻是製作原子和放牧原子,而且原子品種也非常單調,就氫和氦兩款,大致八二開。這個時間跨度之長,匪夷所思。我們還不能忘了,這個過程中,宇宙時空攜帶著它的原子們始終在一刻不停地飛速膨脹。
10億年,星星濃縮,宇宙壯麗。溫度降到18 K。原子勤勉地拚裝萬物,直至形成類星體、恒星、星係和銀河星團。這是哈勃空間望遠鏡能夠探測到的最遠時期。如果這10億年演化曆史快放回播,我們會看見一幅動人心魄的壯麗場景:氫、氦元素在浩瀚太空中慢慢集聚,先是彙聚成一些跨度巨大的雲團,雲團內部慢慢分裂,形成更加緊致密實的雲塵團,然後進一步收攏成為一個一個旋轉的大球。砰!砰!砰!——氫氦核聚變點燃顆顆星球,黑暗宇宙四下裏,陸陸續續形成繁華的萬家燈火。
65億年,加速膨脹。受神秘反重力(暗物質、暗能量的效應)驅使,宇宙開始加速膨脹,仿佛迎來了更加生機勃勃的第二個成長季節。說什麼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宇宙彈片飛濺65億年之後,到現在又不知被誰猛踩油門,飛得更快了。真是邪。
137億年,現在。溫度降到2.7 K,熱量都收攏到恒星裏了,真空接近凍僵。我們看到由星係、星星和行星構成的當前宇宙。宇宙繼續加速擴張。在這段更加漫長的時間裏,宇宙運轉平淡無味,萬事萬物乏善可陳,一些星星自我爆炸,一些星星相互碰撞,一些星星死亡成為黑洞。大小星星們通過劇烈的核聚變反應,對氫氦兩種元素進行反複冶煉,陸續製造了現今存世的一百多種元素,包括比較稀罕的黃金和鑽石。
136.99億年,我們。這個時候(假設137億年很精確的話),據我們目前所知,宇宙發生了一件創生以來最蹊蹺、最瘋狂、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太空深處一粒微塵般的藍色岩石小行星上,人類有了。
宇宙創生曆史大致就這樣了。現在回頭看看宇宙零秒,那個奇點。
奇點,即奇異之點(singularity),一個在數學上沒有可知形狀、在物理上沒有可測性質的不可思議的存在。它不是任何東西。凡是你能夠見過的、甚至雖然沒見過但能夠推演和理解的任何東西,它都不是。渾不講理哦,相當傲慢啊。
那科學家幹嘛要弄出這麼一個怪咖來?這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問題。這需要換個角度來理解——不是誰發現了這麼一個奇怪的點,而是人類在窮盡所有數學和物理,把宇宙逼問到牆角根兒之後,剩下這麼一個絕望的點。
事情是這樣的:前麵我們知道,137億年以前,一個體積極小、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點,爆炸產生了宇宙。科學家運用最先進的數學和物理知識,探究這個點到底是什麼東西。現在,我們已經非常逼近奇點爆發一刹那的時刻,能夠描述奇點爆發後10-43秒那個時候的情況。那個時候之後,凡是能夠用數學和物理來認知的問題,大概都解決了。至少,有可能通過數理知識來解決。但是,如果想再要繼續,人類的數學和物理就失靈了。準確地說,人類的數學和物理遲早要失靈,也許今後還可以無限接近,但絕對不可能真正到達奇點。換句話說,雖然我們與奇點之間隻有10-43秒,即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秒之遙,但那仍然意味著陰陽隔世、咫尺天涯!
有鑒於此,竊以為,奇點也可以稱為“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