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分析(1 / 2)

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李韜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既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要求,又是當前國際經濟背景下的必然選擇,同時也包含著巨大的長期利益,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本文從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出發,探究我國當前是否具備了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並提出推進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貨幣;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0-01

一、研究背景

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清晰的認識到一國貨幣在國際經濟中的影響力直接決定了一國經濟的國際地位。2008年,爆發了以美國次貸危機為導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機,由於對美元的嚴重依賴,金融危機重創了我國金融體係,為減少彙率波動對國民經濟帶來的負麵影響,中國政府應該著手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2008年以來,中國先後與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簽訂了12個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並且在東盟等地開展人民幣跨境業務、成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加大人民幣與周邊國家貨幣的合作,擴大人民幣流通範圍。2013年9月20日,中國銀行宣布向全球發布“中國銀行跨境人民幣指數”(BOC Cross-border RMB Index,英文簡寫CRI),這一指數被看做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風向標,根據指數結果,在2013年第二季度,CRI上升至186,較基期2011年第四季度上升86%,較2012年第二季度上升40.91%,反映人民幣跨境使用活躍程度保持上升趨勢,總體較為平穩,體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

二、相關研究綜述

對於貨幣國際化的概念,學術界一直沒有統一的定義。科恩(1971)對國際貨幣進行了定義,提出國際貨幣的職能是國內職能能在國外進行延展,它主要是從貨幣職能的角度,認為當一國政府或私人處於各種目的最終將一種貨幣的使用擴展到了國外,就出現了貨幣國際化。[1]另一位學者泰伍拉斯(1997)認為若一種貨幣能夠在非發行國或地區充當交易媒介、價值儲藏或記賬單位等,這種貨幣就實現了國際化。在國家政府層麵,1999年,日本財政部從日元角度對貨幣國際化做了解釋,認為要實現日元的國際化,就應該一方麵提高國際貿易及國際融資中日元的使用比例,另一方麵提高非居民持有的以日元計價的資產的比例,而特別是提高日元在國際貨幣製度中的作用及日元在資本交易、經常交易和外彙儲備中的國際地位。

在貨幣國際化的決定因素方麵,Cohen(1998)認為貨幣國際化取決於兩個方麵,首先是政府的幹預,如貨幣發行權的壟斷、貨幣政策的實施;其次是市場對該國貨幣的認可程度。國內學者黃梅波(2001)對美元和歐元的國際化路徑進行了分析,認為決定貨幣國際化的因素包括曆史因素、經濟因素和政策因素。[2]王育寶,胡芳肖(2003)提出貨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是該貨幣的未來價值可預測,該國是個富有國際競爭力的經濟體,該國具有開放、高度發達和完善的金融體係。[3]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

大量的曆史經驗研究顯示,一國貨幣的國際化主要受以下五個方麵因素的影響:(1)該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相對規模;(2)該國貿易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相對規模;(3)該國的幣值穩定性;(4)該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完善程度;(5)曆史偏向。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漸強大,以及我國與各國貿易緊密度增強,我國已經具備了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的條件。

1.中國國際經濟地位提升迅速。1980年以來,除了個別年份外,我國經濟增長率基本保持在10%左右,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高速的經濟增長速度使得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提升。同時,在經曆了東亞金融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危機後,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希望中國能在國際金融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人民幣的世界影響力逐漸增強。

直接投資對於各經濟體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意義更加重大,一般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往往麵臨資金和技術缺乏的問題,而外國直接投資能夠快速彌補本國資本形成不足,促進技術轉移,提高本國勞動生產率。由於國際經濟地位的提升,中國迅速成為世界的焦點,由於強大的經濟活力和龐大的潛在市場,中國逐漸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市場,這樣的市場也反過來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2.對外貿易總量大、結構不斷優化。據商務部數據統計,2012年,中國貨物貿易額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份額進一步提升。其中出口占全球比重為11.2%,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連續四年居全球首位;進口占全球比重為9.8%,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連續四年居全球第二。盡管中國在生產技術上尚不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憑借自身的特點,中國在國際貿易領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為全球貿易增長和經濟複蘇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區域貿易方麵,中國具有較好的外向型基礎,周邊東亞各經濟體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加強了中國與東亞各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和貿易合作,將有利於增強人民幣的區域影響力,尤其在2011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後,中國與周邊國建聯係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