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感恩,讓心靈超越局限(2 / 3)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將生活的曆程當作是一場探險之旅,放遠目光,滿懷感恩地不斷發現,也會不斷遇到新的人和物。這樣,你的生命才能有新的活力,活著才不會感到厭倦。

1938年,當本田先生還是一名普通的學生時,為了研製理想的汽車活塞環,他變賣了所有的家產,然後夜以繼日地與油汙為伍,以工廠為家。經過他幾年的努力,新產品終於出來了。但是,當他把產品送到豐田公司時,卻被認為品質不合格。為了進一步獲取知識,更加完善自己的設計,他又重新回到學校苦修了兩年。在這期間,他的設計經常要被老師和同學們嘲笑,甚至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

麵對別人的否定和嘲笑,他沒有放棄,認識繼續咬緊牙關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終於在兩年之後,他獲得了豐田公司的購買合約,完成了他長久以來的心願。

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切物資都很吃緊,他根本就買不到用來建工廠的水泥,他陷入了困境之中。但是,他依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另謀它途。於是,他與夥伴們一起研究、探討,終於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水泥製造方法,並建起了他們自己的工廠。可是戰爭並沒有因為他的成績而放過他,他的工廠曾兩次遭遇美軍的轟炸,幾乎所有的製造設備都被毀掉了。

這一現實幾乎讓本田先生絕望了,為什麼生活對自己這樣不公平?可是最終,他還是勇敢地麵對了這個現實,然後用樂觀的語氣說:“感謝美國人給我送來了原料,我很快就要成功了!”接著,他立即召集工人去撿拾美軍飛機所丟棄的汽油桶。

就在本田還沒有站穩腳的時候,一次強烈的地震又襲來了,讓他的整個工廠幾乎變成了一片廢墟。無奈之下,他隻得把製造活塞環的技術轉讓給了豐田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汽油成了日本最為短缺的資源。本田根本就沒法再開車出門,家裏所需的一切食物也無法買回。最後,他不得不試著把馬達裝在腳踏車上。結果鄰居們見狀,也都紛紛央求他去改裝他們的腳踏車。他裝了一部又一部,突發奇想:何不就此開一家工廠來專門生產這種摩托車呢?不過很可惜,當時他並沒有開工廠所必需的資金。

本田決定向全日本的18000家腳踏車店求助。他給每一家腳踏車店寫信,告訴他們如何借著他發明的產品振興自己的企業。功夫不負有心人,有5000多家店收到信後表示願意與他合作。然而,當時他所生產的摩托車既大又笨重,隻能賣給少數的摩托車迷。為了擴大市場,本田先生再一次動手改動,當更輕巧摩托車一經推出,很快就贏得了滿堂彩。隨後,他的摩托車遠銷到歐美,並正好趕上了戰後的嬰兒潮這一批消費者。

今天,本田汽車公司在日本及美國雇傭的員工超過了十萬多人,成為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之一,在美國的銷售量僅次於豐田。

本田汽車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輝煌,在於本田先生深知:一個人所作的決定或所采取的行動,有時候隻夠應付眼前的狀況。然而要想成功,就必須把眼光放遠。成功不是一夜就能成就起來的,而是一步一步積累的結果。回首往昔,本田先生常常感慨不已,他說,自己很感激過去曾經遭遇的那些壓力和困難。沒有它們,自己的一生就可能庸庸碌碌,毫無成就。正是那些壓力,幫助他超越了心靈的局限,激發出內在的潛能,才讓自己在經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仍能保持積極的心態,最終獲得命運的垂青。

未經曆寒冷,怎知道溫暖;未體驗艱辛,怎知道甘甜。將生活中的壓力和苦難當作是上帝賜予的禮物,以感恩的心尋找生活中的陽光和希望。其實,更多時候我們在麵對壓力和艱難時,最需要超越的就是自己心靈的局限。如果能突破心靈的桎梏,所有的痛苦都可以超越,所有的壓力,也都可以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