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直直地望著天使,說道:“我要的是幸福。”
這可把天使難住了,天使想了想,然後說:“我明白了。”然後,天使就將詩人現在所有的東西都拿走了。
一個月後,天使再次來到詩人麵前,隻見詩人已經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躺在地上掙紮。
於是,天使又把詩人的一切還給他,又離去了。
半個月後,天使有一次來見詩人。這次,詩人挽著他的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謝。
因為,他得到了幸福。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知足,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對你已經擁有的事物心存感激,你會發現,它會一直增加。我們應該相信: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它一定的目的和原因,並且有助於我們;一切都是為了達到最好所做的安排。珍惜擁有的,你才能擁有更多,感恩才能天長地久。而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卻往往忽視身邊已有的,想要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結果等到失去本來擁有的東西時,才感到後悔。
學會降低欲望,感激生命中的一切人、事、物,這樣在我們順境時會更上一層樓,在逆境時也會得到更多的援助。
在東方佛教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原本英俊的雕塑家突然發現自己的麵貌、行為舉止以及神情都變得醜陋、狡詐,令人可怕。於是,他遍訪名醫,都沒能找到良方。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一個廟宇,向裏麵的大師尋求幫助。大師了解情況之後,對他說,我可以治好你的容貌,但是你必須先為我的廟宇做一年工,雕塑幾尊神態各異的觀音像。在佛教中,觀音是慈祥、善良、聖潔和正義的化身。
雕塑家答應了大師的要求,然後開始在廟宇中細心琢磨觀音的麵貌和行為舉止,想通過外形塑造出觀音的品德修行。他幾乎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當他完成工作後,大師帶他來到了鏡子前。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相貌已經變得神情氣爽、端正英武。他對大師千恩萬謝。
大師告訴他:是你自己治好了你的相貌,你的病根在於你過去兩年一直在雕塑夜叉。
這就是佛家講的,相由心生,相隨心滅。
因此,我們要對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心存感激,這樣人生才會顯得美好許多。
美國人諾曼·麥克伊斯文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我換班的時候在外邊掃地,發現一個老婦站在角落裏。她穿著舊式印花洋裝,褪色的黃毛衣,一雙襤褸的鞋子。那晚很冷,我不禁注意到她沒穿襪子。
我就走過去問她怎麼不穿襪子,她說她沒有。我脫下運動鞋,拉下白色的新襪子,就在停車場裏把襪子穿在她的腳上。我覺得這不過是舉手之勞,可是她的回答卻讓我終身難忘。她用充滿愛意的眼神抬頭看著我,仿佛祖母看著自己的孫子,說:“謝謝你,十分感謝你。如果有什麼是我最愛的,那就是晚上有雙暖和的腳。這種感覺我已經記不得了。”那晚我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滿喜悅。
隔天晚上又輪到我的班時,有兩名警察走過來。他們想打探一個女人的情況,因為她被鄰居發現死了。警察告訴我,她是一個寡婦,沒有親人也沒朋友。她住在一間沒有暖氣的簡陋的房子裏。
警察繼續說:“你知道嗎?驗屍官處理屍體的時候,我也在場。很奇怪,我發現她一臉祥和,麵部表情既滿足、又安詳平靜。”
我忽然想起了我把襪子穿在她腳上時她說的話:“如果有什麼是我最愛的,那就是晚上睡覺時又雙暖和的腳。”
與故事中的婦人相比,我們該有多幸福了,那麼你還有什麼可抱怨、不滿的呢?也許我們對生活的現狀感到不滿,沒有漂亮的房子和漂亮的車子,沒有高職位的工作,沒有名牌的衣服,但是,如果我們能想一想那些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人們,我們是不是該感謝上蒼賜予我們的安定美滿的生活呢?
對生活心存感激,學會知足,你才會更容易感到幸福,更容易擁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