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欲望的鎖鏈鎖住你
降低你的欲望,感恩你所擁有的,平凡之中,人才更容易快樂。
有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自己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林中隱居修行。他隻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就一個人到山林中居住去了。
後來當他想要洗衣服的時候,發現自己應該用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了一塊布當作換洗用的衣服。
這位修道者又回到山林中之後,不久發現自己居住的茅屋裏麵有一隻老鼠,常常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都不再殺生了,因此也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沒別的好方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又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一隻貓之後,不久問題又來了:貓要吃什麼呢?他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讓貓跟著自己隻吃野菜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頭乳牛,這樣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持生命了。
但是,在山林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又發覺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頭母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中,找到了一個可憐的流浪漢,帶著這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乳牛。
那個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向修道者抱怨說:“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與他自己一樣,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繼續演變下去,相信最後的結局你也猜到了:不久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了。
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百喻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隻獼猴,手裏抓了一把豆子,高高興興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著。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掉了一顆在地上。為了這顆掉落的豆子,獼猴馬上將手中其餘的豆子全部放在路旁,然後趴在地上,東尋西找,卻始終找不到那顆掉落的豆子的。最後,獼猴隻好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土,回頭準備拿原先放在一旁的豆子,可是原先的那一把豆子,卻全都被路旁的雞鴨吃得一顆也不剩了。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也經常會對某些事物過度追求,缺乏理智判斷,隻是一味投入,結果最終發現所損失的,竟是所有的豆子!想想,我們現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棄了手中的一切,僅追求掉落的一顆呢?
不要常常抱怨自己失去太多,獲得太少。人的欲望是無限的,即使你獲得了全世界,你也會想要世界之外的其他東西,何必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快樂享受呢?
在印度的熱帶叢林裏,人們經常會用一種特殊的方法捕捉猴子:找來一個固定的小木盒,在裏麵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然後盒子上開一個剛好夠猴子前抓伸進去的小口。猴子一旦伸手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因為猴子有一種習性,就是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為此,人們也總會嘲笑猴子的愚蠢:為什麼不鬆開爪子放下堅果逃命呢?可是審視我們自己,也許你會發現,並不隻有猴子才會犯這樣的錯誤。大多數都因為不懂感恩,無視自己擁有的一切,而去追求那些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直到失去本來擁有的時候,才懊悔不已。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如果你想在抵達彼岸過程中不會中途擱淺或沉沒,那就必須輕載,隻取需要的東西,把那些應該放下的“堅果”果斷地放下。
心懷感恩,學會知足
心存感激、懂得知足的人,才能收獲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樂,才能擯棄沒有意義的怨天尤人。
有一個詩人神情沮喪地找到天使。天使問他:“你不快樂嗎?需要我來幫助你嗎?”
詩人說:“我什麼都有,可是我隻欠缺一樣東西,你願意給我嗎?”
天使回答說:“可以,你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