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不僅產生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也經曆了無數的劫難和不幸。中華民族能夠生存下來並不斷壯大,是與中華兒女強烈的愛國情懷和保家衛國的英雄壯舉分不開的。“八榮八恥”的第一條就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中華民族曆史上曾湧現出許多保家衛國的仁人誌士,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詩篇。
民族英雄鄭成功,不畏外強英勇奮戰,終於使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偉大愛國者林則徐,在國家危難之際,發動了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聲震中外;楊靖宇在東北英勇抗日;黃繼光在朝鮮戰場舍身堵住美軍的槍眼……
他們反對侵略,不畏犧牲,麵對每一次外敵的入侵,中華兒女總能空前團結起來,勇敢對敵,維護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獨立。在祖國與家庭、個人的關係上,他們深明大義,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在生與死的抉擇麵前,他們為國捐軀,義無反顧,絕不忍辱偷生;在個人得與失考驗麵前,他們以祖國興衰榮辱為大計,不留戀功名利祿。在新時期的和平年代,我們同樣希望湧現出更多的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仁人誌士,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實現民族振興大業。
可是,在中國曆史中,有更多的讓人沉痛的往事,隻因為少部分人或集體並不具備愛國主義熱情,他們的不作為和妥協導致了我國山河被侵略、人們被荼毒,這實在令人痛心。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知恥、明恥、保持崇高的氣節更具有特殊意義。如何在國際交往中切實維護國家、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如何在糖衣炮彈麵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警惕;如何麵對金錢誘惑,拒腐蝕、保持貞節,這一切都需要具有崇高的民族氣節、政治氣節、生活氣節,是立黨立國立人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