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習”係:從小組到大軍(1 / 1)

“學習”係:從小組到大軍

資訊

作者:黃旻旻

一個以習近平講話為主題的APP“學習中國”3月底在蘋果和安卓兩大平台同時上線,這是“學習”陣營的第一個手機APP。 “學習中國”由中央黨校下屬中國幹部學習網研發,集合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發表的所有講話,並整合包括《之江新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用典》等一批已經出版的習近平語錄。麵世14天後,“學習中國”官方微博登陸新浪。

在此前微博時代的“學習係”中,以民間身份出現的“學習粉絲團”衝鋒在前,之後微信公眾號中影響最大的則是《人民日報》管理的“學習小組”。

“學習係”的大規模出現跟習近平對年輕人的重視有關。2013年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說:“我國網民有6億,手機網民有4.6億人,其中微博用戶達到3億多,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用不著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

“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重點就在哪。”習近平說。

習近平說這番話之前的4個月,“習大大打車記”一度在網上成為新聞熱點,直到被證實是一條假消息才算作罷。習近平此番講話的4個月後,他出現在慶豐包子鋪裏,這次是真的,豬肉大蔥、炒肝和芥菜的組合從此被稱為“總書記套餐”。

宣傳機構必須用更年輕的工作人員和更新的技術才能追得上走在前麵的首長。

2014年,由習近平主持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他談到了“媒體融合”,“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麵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更多粉絲的最終目的是政治。“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無論改什麼、怎麼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說。

《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微信公號“學習小組”的簽名檔是:“這十年,我們好好學習。與習一起進步,一起擔當。錯過習的前六十年,不再錯過現在。”

一位“學習小組”的維護者曾對“學習小組”這個名字做出解釋:“習近平姓習,‘學習’又是一個常用詞,‘學習小組’正好一語雙關。”

人們不再從報紙上尋找玄機,而是對公號上的神秘文章揣測不已。會用雙關語的“學習小組”不久前推出的一篇《習近平鐵腕反腐的真正原因》署名銘則,被許多粉絲猜測可能是習近平的女兒明澤。

“學習中國”的“戰友”還包括“學習大國”、“學習進行時”、“學習路上”、“學習有方”。他們各自都有著不同的上級主管單位。成立於2011年的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將它們統稱為“學習陣營”。

從技術上看,“學習中國”並不算一個成熟的APP,內容分割成12個板塊,來源上還可以看得見濃烈的綜合處文宣痕跡,有的內容來自“學習大軍”,有的則來自“資源中心”,後者無疑是一個適合內部的稱呼。

“學習大軍”誕生在習近平曾當過地委書記的福建省寧德,由一群平均年齡30歲的誌願者開辦,旨在“學習、傳播習近平思想方略”。和微信公號不同,APP需要更多研發和推廣費,加上平台對領導人題材的審核,個人和非官方小群體很難做“學習中國”這樣的APP。

這種民兵和大部隊的聯手在幾年前根本不可想象。但是習近平曾經說過:“今天,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條件已大不一樣了,我們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

上線15天,已經有超過300位用戶在蘋果商店評價了這款軟件。有人把它作為公務員考試的參考。目前,它的評分是三星半。在騰訊應用寶上,這款軟件的評分是四星半,下載量超過了4萬。

“學習中國”加入了位置功能,可以搜索所在地附近習近平曾經的行蹤和發言,在一份中國地圖上則標記了習近平的個人生涯,從陝北到北京、河北、福建、浙江和上海,最後回北京的那個回路沒有標記。

這條路顯示了一個大大的“Z”字形,那也是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佐羅用劍的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