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入《指南後錄》卷之三,該卷作者自序曰:“予《指南後錄》,第一卷起正月十二日賦《零丁洋》,第二卷起八月二十四日《發建康》,今第三卷,蓋自庚辰元日為始。”則該詩應作於元至元十七年後,於獄中。
平生蹤跡隻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
耳想杜鵑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
千年夔峽有詩在,一夜耒江如酒何!
黃土一丘隨處是,故鄉歸骨任蹉跎。
平生蹤跡隻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平生”句:杜甫自安史之亂後,一直在兵燹中流離失所。文章:此處指詩歌。折磨:這裏是無法擺脫,也就是喜愛的意思。正話反說。這兩句是說:杜甫一生辛苦,到處奔波,最為喜愛的就是寫詩。
耳想杜鵑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耳想:這裏音借“響”為“想”,目的是與下文“心”字關聯及與“看”字對偶。杜鵑:杜詩中有不少以“杜鵑”立意的忠君愛國詩篇。作者這裏拈出“杜鵑”二字,就是為了突出杜詩中的忠君愛國思想。心事苦:指杜甫忠君愛國的良苦用心。胡馬:杜甫《哀江頭》詩寄寓了深沉的國破家亡之痛,最後兩句為“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淚痕多:指國破家亡之痛。這兩句是說:杜甫耳聽杜鵑聲就生忠君之情,看到胡馬則有國破家亡之痛。
千年夔峽有詩在,一夜耒江如酒何——夔(kuí)峽:夔州(今重慶奉節)和三峽。耒(lěi)江:在湖南境內,流經耒陽,至衡陽東入湘水。《新唐書·杜甫傳》載:杜甫於大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嚐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杜甫卒於大曆五年(770)。這兩句是說:杜甫在夔州和三峽時寫下的詩歌,流傳千古;可惜他在耒江上飲酒過多,一夜而亡。
黃土一丘隨處是,故鄉歸骨任蹉跎——黃土一丘:比喻死後安葬的地方。任:聽任。蹉跎:耽擱下來。這裏是說杜甫死後沒有能及時歸葬故裏。按:杜甫死後,靈柩一直停厝在嶽州,直到元和八年(813),才由其孫杜嗣業把遺柩運回河南歸葬,這時距杜甫去世已四十三年了。這兩句是說:人死了葬在哪兒都可以,至於什麼時候歸葬故國,則任它去吧。
這首七律詩在短短的篇幅中,以高度經濟的語言概敘了唐代詩人杜甫生時的顛沛流離,死時的貧寒寂寞及身後的冷清淒涼。頷聯“耳想杜鵑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兩句拈出“杜鵑”與“胡馬”,凸顯出杜甫詩中愛國忠君的思想內容,也是作者愛國忠君意識的流露。詩歌哀杜甫而歎自己,羨稱杜甫“杜鵑”、“胡馬”及夔州詩,目的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君愛國情懷和自己詩歌中的忠君愛國內容。於此我們可以知道:文天祥於杜甫詩之所以能入其奧堂,得其三昧,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出於生命經驗的相似與愛國忠君感情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