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蕭氏梅亭記(2 / 2)

〔11〕南金:南方出產的銅。後多用來比喻南方傑出的優秀人才。荊玉:即荊璞。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於荊山,剖琢而為寶玉。後用荊玉來比喻優秀卓異的人才。

〔12〕感慨於雍門周:漢劉向《說苑·善記》載,雍門周,戰國時齊人,名周,居雍門。曾以琴見孟嚐君,孟嚐君曰:“先生教琴亦能令文悲乎?”周引琴而鼓,於是孟嚐君涕泣增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國亡邑之人也。”

〔13〕俯仰:互相往來。

〔14〕棣(dì)通:複蘇。《漢書·律曆誌上》:“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

〔15〕(bì)栗:大風觸物聲。《詩經·豳風·七月》:“一之日發,二之日栗烈。”

〔16〕贔屭(bìxì):寒氣強烈。

〔17〕景(yǐnɡ)滅:消失。

〔18〕土膏:土壤的肥力。《國語·周語上》:“陽氣俱蒸,土膏其動。”墳起:土壤的肥力起作用。墳:土地肥沃。《尚書·禹貢》:“厥土黑墳。”

〔19〕芽甲:草木初生的子葉。

〔20〕東坡: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記靈璧張氏園亭:宋神宗趙頊(xū)元豐二年三月,蘇軾在赴任提舉淮東途中,過靈璧(今安徽靈璧)鎮,作《靈璧張氏園亭記》。

〔21〕推本其先人之澤:蘇軾《靈璧張氏園亭記》曰:“今張氏之先君,所以為其子孫之計慮者遠且周,是故築室藝園於汴泗之間,舟車冠蓋之衝。凡朝夕之奉,燕遊之樂,不求而足。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於以養生治性,行義求誌,無適而不可。故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處者皆有節士廉退之行,蓋其先君之澤也。”

〔22〕拳拳:忠誠懇切的樣子。

〔23〕且將買田泗上,以與張氏遊焉:蘇軾《靈璧張氏園亭記》曰:“餘為彭城二年,樂其土風,將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餘厭也,將買田於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靈璧,雞犬之聲相聞,幅巾杖履,歲時往來於張氏之園,以與其子孫遊,將必有日矣。”

〔24〕辱:謙詞,承蒙。

文章於簡短的篇幅中,融寫景、敘事、抒情於一體。對梅亭及園林中的草樹石竹描寫是文章的精彩部分。作者又借自己的回憶,把蕭氏園林的興衰、園林主人古君子之高尚品格,綰合到一起,並且通過“念”、“賀”二字表達了自己對蕭氏家族的深情厚誼。最後寫梅花之“倡天地之仁”,突出題旨,也表達了自己對蕭元亨人格之欽慕。文章雖為短製,卻如廊亭回曲,亦景亦情亦事,應接不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