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再相:再次拜相。文天祥景炎元年(1276)南歸後第二次被朝廷任命為右丞相。出督:景炎元年七月十四日,文天祥到南劍州聚兵抗元,成立督府。
〔13〕江南之役,義聲四克:景炎二年(1277)五月,文天祥從梅州進兵,經略江西。六月戰雩(yú)都大捷,吉水、永豐、萬安、永新、龍泉等縣先後收複。義聲:義軍。
〔14〕以翦荊棘:翦除墳墓周圍的野草,即拜墓的意思。
〔15〕垂集:即將成功。垂:將近,就要。集:成功。《左傳·成公二年》:“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16〕一跌崎嶇:一次失敗。景炎二年(1277)六月,作者攻贛州、吉州失敗。元軍追至興國縣的空坑,文天祥僅以身免,妻、子俱被俘。
〔17〕海隅:海邊。空坑敗後,作者於是年十一月到循州(今廣東惠州)。
〔18〕推遷:交替出現。
〔19〕有母之喪:文天祥母親曾氏,於祥興元年(1278)九月病逝於惠州。
〔20〕尋失嫡子:作者長子道生死於同年(1278)。
〔21〕二女夭逝:景炎元年(1276),作者二女定娘、壽娘因病死於河源之三角。
〔22〕剪:同“翦”,捕執。
〔23〕仰藥不癠:作者五坡嶺被執,服腦子(冰片,多服有毒)自殺,未遂。癠:通“濟”,成功。
〔24〕係頸縶足:頸上戴著枷鎖,腳上係著鐐銬。縶(zhí):用繩索拴住。
〔25〕恨不九原:恨不能隨亡父而去。九原:墳墓。《禮記·檀弓下》:“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原也。”
〔26〕支子:與宗子相對為支子。封建宗法,嫡長子以及繼承先祖的兒子為宗子,其餘為支子。這裏指作者的弟弟文璧和文璋。
〔27〕有侄曰陞,我身是嗣:作者的兩個兒子道生與佛生,一死亡一失蹤,後立侄文陞為嗣。
〔28〕不辰:不是時候。
〔29〕幽明:陰間與陽間。
〔30〕冥漠:冥間。
祭文首先對故去父親的在天之靈訴說著近年來的家國之變和個人命運的坎坷,其次請求父親諒解家族的災難及典祀的不周。語氣真摯、哀婉。這背後是作者頑強的抗元意誌與作為國之棟梁理所擔負的大義,正所謂“大臣之誼,國亡家亡”。文章按時間順序記錄了宋元改朝換代時期家國勢態發展過程,脈絡清楚。文章全用四言,慷慨悲涼,情辭淒慘,如歌如泣。
文天祥《告先太師墓文》跋文曰:“餘始至南安軍,即絕粒為《告墓文》。遣人馳歸,白之祖禰,瞑目長往,含笑入地矣。乃水盛風駛,五日過廬陵,又二日之豐城,知所遣人竟不得行。餘至是不食,垂八日,若無事。然私念死廬陵不失為首丘,今心事不達,委命荒江,誰知之者?盍少從容以就義乎?複飲食如初。因記《左傳》,申包胥哭秦廷七日,勺飲不入口,不聞有他。乃知餓踣西山,非一朝夕之積也。餘嚐服腦子二兩不死,絕食八日又不死。未知死何日,死何所,哀哉!”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