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無事時找朋友,有事時就好找朋友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社交應酬的大忌,即便你的“菩薩”再靈,也不會來幫助你的。因為你平時眼裏沒有“菩薩”,有事才去找,“菩薩”怎麼肯成為你利用的工具!記住:你想請求“菩薩”幫忙,就應該在平時多燒香。
現代人生活忙忙碌碌,許多原本牢靠的關係在逐漸變得鬆懈,朋友之間逐漸淡漠。因此,大家在人際應酬上要有點“手腕”,珍惜人與人之間寶貴的緣分。即使再忙,也別忘了溝通感情,有時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也是很暖人的一種感情聯絡方式。
一個朋友的來信說:“我們在美國沒有什麼社交生活,難得去看看朋友,這當然是因為我們初到異境,認識的朋友不多,但後來我聽說,其他的人也一樣……”
“我們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休息。”
“我們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為一到假期,誰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
“平時我們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去看朋友,因為交通太擁擠。”
“但我們常常和朋友通電話,這是我們惟一可以應酬朋友的方法,我們無事也打電話,哪怕是寒暄幾句,或者講些無關緊要的事。”
“但有事情時,我們會立刻聚在一起的,比如上星期我兒子肚子痛,我急忙起來打電話給友人江醫生,他馬上駕汽車從70公裏外趕到,初步診斷,認定孩子患了盲腸炎,就用他的車子送孩子進醫院做了手術……”
有事之時找朋友,人皆有之;無事之時找朋友,你可曾有過?
當你遇到了困難,你認為某人可以幫你解決,你本想馬上找他,但後來想一想,過去有許多時候本來應該去看他的,結果都沒有去,現在有求於人就去找他,會不會太唐突了?甚至因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絕?
法國有一本書教導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人,搜集20個將來最有可能做總理的人的資料,並把它背得爛熟。然後有規律地、按時去拜訪這些人,和他們保持較好的關係。這樣,當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個當起總理來,自然就容易記起你來,大有可能請你擔任一個部長的職位了。
這種手法雖然看起來是投機取巧,但是非常合乎現實。一本政治家的回憶錄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組閣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慮。因為一個政府的內閣起碼有七八位部長,如何去物色這麼多的人去適合自己?這的確是一件難事,因為被選的人除了有一定的才能、經驗之外,最要緊的一點,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做一個有“心機”的人,和別人先建立交情,得到他的賞識,不然的話,任你有登天本事,別人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