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鍛煉孩子膽量(1 / 2)

菲菲已經4歲了,見了生人還是不好意思,也不會主動與爸爸媽媽的朋友打招呼,經常是在爸爸媽媽的提醒下,才會怯生生地說一句“阿姨好”或者“叔叔好”,半個身子已經躲在媽媽身後了。到公園、遊樂場去玩時,她也會躲在沒人的地方,看到有小朋友來,就馬上給小朋友讓路。過春節的時候,一聽到要放鞭炮了,就趕快堵耳朵,眼睛緊閉。晚上睡覺一定要開小夜燈,看到窗外透進來的樹影也會緊張得要死。菲菲特別膽小,媽媽看著菲菲膽小的樣子,也想了一些辦法,但總不是特別見效。

個案分析:

菲菲的個案非常具有代表性,膽小的孩子在現在的這一代孩子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家長谘詢的問題中,膽小一類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回顧自己小時候,都是和哥哥、姐姐、周圍的小朋友一起玩,大家一起嚐試,無所畏懼,那時的孩子也沒有這麼多膽小的孩子。可是今天的孩子生活環境越來越封閉了,住在樓房裏,接觸最多的就是家中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有限的幾個成人,這也是孩子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在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之前,同伴之間的交往也僅限於每天一兩個小時的室外活動時間。

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可能會包括:

1.孩子的生活環境封閉,接觸到的陌生環境和陌生人較少。而孩子在入園前的這段時間,正是社會適應的一個關鍵時期,缺乏交往機會,缺乏交往對象,就造成了孩子在麵對陌生人時束手無策,因為孩子太缺少這方麵的經驗了。

2.成人對孩子照顧過細,對孩子的保護過多,特別是老人,總是怕孩子磕著、碰著,與別的小朋友有衝突,也會造成孩子對成人的過分依賴,她(他)總是被保護的對象,等到孩子需要與人交流時,才發現孩子成了“一朵溫室裏的花”。

3.還有可能是從圖書、電視及生活中偶然發生的事件,如打雷、閃電等情景下,學會了害怕,孩子對於黑暗、樹影、突然的響聲、有毛的動物都會產生恐懼,所以對陌生的環境就會有本能的排斥。

4.家長的教育過於嚴厲也有可能造成孩子膽小。家長對於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有嚴格的要求,孩子做事總要看大人的眼色,孩子做事沒有信心,慢慢就變得畏手畏腳,不敢嚐試。

大家知道,孩子的知識經驗是一點點學到的,同樣道理,孩子的膽量也是一點一滴學來的,忽視孩子這方麵能力的培養,或者關注不夠,就會出現菲菲這樣的案例。發現孩子膽小沒有關係,能找到原因,並能及時幫助孩子克服,培養孩子的膽量才是重要的。

1.孩子膽小問題有清楚的認識。

包括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膽小的主要表現,膽小是可以轉變的,並樹立轉變孩子膽小的信心,認真設計具體措施,而不是簡單的說教。特別是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從轉變自己的教育行為開始。

2.鼓勵或鼓動孩子的勇敢行為。

有20多位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在抽血化驗,竟然沒有一個人哭泣,抽血後還都相當興奮,大聲向小朋友宣告:“我沒有哭,我很勇敢。”原來,在去驗血前,幼兒園的老師已把功夫做到家,先問小朋友們“勇敢的小孩怕不怕疼?哭不哭?”在小孩回答了不怕疼、不哭後,接著說:“我們都是勇敢的小孩,都是不怕疼的,再疼也不哭,待會我們要去驗血,肯定沒人哭。”結果才有那麼勇敢的場麵出現。因此,要使孩子變得更堅強、更有膽識,必須善於鼓勵或鼓動孩子的勇敢行為。

3.別過分幹涉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的闖勁。有一句話說得好:“對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麼是管?不好好學習,品德不好,要管;什麼叫放?吃苦耐勞的事情,經風雨見世麵的事情,都要放手讓孩子去幹。這樣可能要跌些跤,但隻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得到鍛煉。”孩子的膽識,就是要在現實生活中才能磨練出來。如果孩子要去旅遊而怕他丟失,要去運動而怕他摔傷,要去除草而怕他割到手,把孩子像籠中小鳥一樣關著,孩子哪來的膽識呢?因此,當孩子們自己組織野炊、登山活動,組織什麼“鬼屋”探險隊、外星人搜索隊時,除了告訴他們應該注意哪些危險事項外,盡可能放手讓他們去幹,隻有讓孩子去闖,才能增加他們的見識,壯他們的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