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開個買賣就那麼容易,租間門麵就能賺錢?那還不滿大街都是百萬富翁。父親對兒子的建議搖頭。
兒子不服氣:商海流傳一句話,富得快,搞專賣。開個專賣店,進貨廠家打大折,賣出咱打的是小折。能不賺?
父親很成熟地笑了:商海流傳的話,連你都知道了,恐怕連小學生都知道了。現在專賣店流行的是垮得快,搞專賣,賺五毛,賠一塊。
兒子沒主意了:那你說,咱幹點啥?
父親的笑顯得老道了:不管幹點啥,都要事先考慮周全。要從一種現象看到另一種現象,從一個層麵推斷到另一個層麵。要由此到彼,由表及裏,運籌帷幄方能決勝千裏。
兒子一頭霧水:爸,你能不能說清楚點。
父親拍著兒子的肩:給你舉個例子。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美國佬興起了淘金熱,成千上萬的人湧到美國西部淘金。有一對夫婦也加入了去淘金的行列,在尋找金礦的途中,夫婦倆發現當地缺水,就引來一條小溪賣水。結果不管淘到金還是要淘金的都離不開水,夫婦倆很快就發了,成了富翁。
兒子點點頭:明白了,爸,咱賣純淨水。
父親的手落在兒子的頭上:你個木腦子,我在給你說個例子。有個人想做生意,做什麼好呢,他看到當地陰天多雨,就想到,雨多,用傘的人就多,用傘的人多了,傘壞的就多了,傘壞的多了,需要修傘的就多了,可當地沒有修傘的工匠,他就外出拜師學會了修傘,結果就賺了大錢。
兒子說:爸,我懂了。做事前,要先聯想聯想。爸,你說,咱從哪聯想?
父親躊躇滿誌:當然離不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兒子:賣衣服肯定是不行了。搞房屋開發,咱也沒那資本啊。賣車?咱還蹬著三輪拉人帶貨呢。開飯店?
父親:衣服是張皮,沒有孬好,不露肉就行;房子遮風寒,沒大的住小的也中;車子是高消費,沒幾個人能玩得起,還是擠公交車的多;老百姓沒有好衣服穿,中,沒有好房子住,中,沒有車坐,中,沒有飯吃,中不中?
兒子:不中!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爸,你說咱開飯店?
父親捋著下巴上的幾根稀疏的胡子:你數數就咱這條街上開了幾家飯店?
兒子歪著頭認真想想:不下十來家。
父親瞥了兒子一眼:那還輪到你賺錢?
兒子迷糊了:那你的意思是啥意思嘛?
父親:你要在開飯店的路上再聯想聯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