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漢文帝前十三年至後二年 公元前167至162年(1 / 3)

第七節 文帝中葉

漢文帝十三年,他發布了《廢肉刑令》,宣布要廢除肉刑,而“靈感”來源於一個叫緹縈的小姑娘。

肉刑廣義上是指對於人肉體的處罰,源於夏商周三代,最多的五種為:在臉上刺字,割鼻子,砍掉腳,宮刑和死刑。這五種刑罰都是比較不人道的,一直為人所詬病,然而商鞅變法卻讓這幾種刑罰用的更為廣泛,有一定惡劣的影響。

趙文卓賈靜雯演過一個和這段曆史有關的電視劇叫《神醫俠侶》,當然那個電視劇內容完全是扯淡,隻有女主角的名字“緹縈”是確有其人。

緹縈的父親叫淳於意,本是個救死扶傷的醫生,因犯罪要被押到長安處以肉刑,他沒有兒子隻有五個女兒,在臨行前就感歎:“我有那麼多女兒卻沒有兒子,到了危難的時候連個救我的人都沒有”。

緹縈雖是女子,但卻有不輸於男子的勇氣,主動要求和父親一起去長安,然後直接給文帝寫了一封請命信,懇求文帝能夠饒恕自己的父親。

緹縈請命信中的主要觀點是,肉刑所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無論是刺字、割鼻、割腳還是宮刑和死刑都會給犯人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讓他們失去了改過自新(值得一提的是,緹縈正是我們常用的成語“改過自新”的發明者)的機會。

文帝在看了緹縈的上書之後大為感動,不但免除了淳於意之罪,還決心要廢除肉刑,做出了這個影響深遠的決定。

當然,廢除肉刑不是簡單的一個詔書就可以做到的,事實上後來曆朝曆代多有反複,但是大的趨勢還是沒有改變,割鼻和割腳的刑罰最早徹底的消失,然後是宮刑和刺字慢慢的也被淘汰,死刑是最難廢除的,直到今天還有。歐洲有不少的國家早就廢了死刑,我們國家的時機也許還沒有到,但我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天的。

讓我們共同見證,從漢文帝開始的廢除肉刑的努力,最終經曆了多少年徹底的做到。

其實漢文帝廢除肉刑的措施一開始有問題,很多人詬病他。因為文帝的做法是把各種肉刑都轉換成了杖責,就是俗稱的打板子,但可能經驗不足,一開始轉換的時候板子數量定的有一點兒多,讓很多本沒有被判死刑的人活活被打死打殘,造成了刑罰不見減輕反而加重。

幸好這個情況沒過多久就被文帝的兒子、繼任者景帝所發現,又重新修改了法令,改的更加符合實際。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對漢朝發起了一次大的進攻,十四萬部隊殺入蕭關,先頭的偵查部隊甚至是到了甘泉宮。

甘泉宮是一個位於長安北麵的宮殿,是漢朝皇帝泡溫泉的地方,其地位就相當於是承德避暑山莊之於北京。讓匈奴殺到這樣的地方,可以想象文帝心裏是什麼感受,那種恐懼是巨大的,因為這意味著匈奴隨時可以直接威脅到自己的安全。

從秦末丟掉河套地區開始,漢朝的皇帝就一直直麵匈奴騷擾的威脅,但被突破蕭關還是第一次。

當時文帝天天煩惱這件事,有一回和一個叫馮唐的趙地人聊天,就不知不覺聊起了戰國時期趙國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名將廉頗和李牧。文帝曾經當代王當了很多年,所以某種程度上把趙、代那片地方當成自己的家鄉,因為代國的國土就是戰國時趙國的一部分。

文帝感歎如果大漢朝也能有廉頗李牧這樣出色的將領,就不用怕什麼匈奴了。

馮唐很直接,當麵諷刺文帝:“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頗李牧這樣的將軍也不能用。”馮唐這種絲毫不給皇帝麵子的做法當時就惹怒了文帝,文帝直接起身回宮。

如果是漢武帝的話,很有可能直接就把馮唐殺了,像文帝這樣能夠忍住怒火回宮自己生氣的皇帝已經很少了,但不止如此,文帝在氣消了之後又再一次召喚馮唐,詳細的討論之前的事情。

最終馮唐通過一番說辭向文帝舉薦了一個邊關的將領魏尚,讓這個本來已經要被殺頭的將軍又有了和匈奴一戰的機會,重新當了雲中太守,而馮唐成了拿著使令去雲中郡宣旨救他的人。

從此以後“馮唐”變成了一個類似“伯樂”的文學意象,而“持節雲中”也成為了召回不被重用的人才的代稱。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有一個名句“持節雲中,何日潛馮唐?”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密州時期的蘇東坡正處於王安石變法時期,他們這些保守派都被派到了地方去做閑職,感到壯誌難酬的蘇東坡非常渴望能夠見到來重新召回自己的“馮唐”,於是寫下了此句。

無獨有偶,初唐四傑之首、著名的天才型文學家王勃在他十五歲的時候寫下的千古一文《滕王閣序》中也有相關的引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能夠發現人才的“馮唐”容易老去,沒有多少時間給他們,而那些人才就像李廣一樣,很可能很容易這一輩子就荒廢過去、沒有立下什麼功業了。

長生不老是每一個皇帝都願意去追求的東西,文帝也不能免俗。皇帝們的這種心態造就了漢代興起的方士,這些方士大都是打著道家的幌子,搞一些鬼神或者煉丹的事情,也就是後來道教和道士的前身。

方士在漢代非常多,也是個比較吃香的職業,隻要你能忽悠住別人,就可以在這個領域裏立有一席之地。長生不死的願望會讓皇帝們在一次又一次被騙之後還是會選擇相信新的方士,這個情況在武帝時期表現的尤其明顯。

漢文帝十五年,一個叫新垣平的方士騙子出現在了文帝麵前。

其實新垣平和他後世的那些追隨者們相比手段還是差了很多,但可貴在於他是先行者,是第一個敢去騙皇帝而且還騙成功了的人,所以自然也在曆史上狠狠的寫下了一筆。

新垣平讓人在一個玉杯上刻了“人主延壽”四個字,然後獻給了文帝,並且騙文帝說是這是仙人托他送過來的,同時他還勸文帝改元和進行封禪的大禮。

文帝非常高興,封新垣平為大夫,並且後來還屢屢相信了新垣平說的話。但是聰明的丞相張蒼和廷尉張釋之沒有那麼容易被騙,他們暗中查訪,居然真的查到了在玉杯上刻字的那個工匠,人贓俱獲之下文帝也相信了新垣平是個騙子,將之處死,結束了這場鬧劇。

文帝後二年,丞相張蒼免職,新一任丞相申屠嘉上位,這兩個人都值得好好說說。

漢初丞相權力極大,所以每個能爬上這個位置的都不是省油的燈。漢文帝時期,等到最初的陳平、周勃和灌英這些人退下來之後,整個二十年文帝朝就隻有兩個丞相。

張蒼的履曆有些神奇,他本是秦朝的一名小官,在秦朝滅亡的時候被劉邦的老鄉王陵所俘虜。王陵本來已經打算直接把張蒼殺了了事,結果在行刑的時候,看到脫了上衣的張蒼身材非常好,於是大為稱奇,就沒有殺他,還專門報告給了劉邦,給張蒼封了個小官做做。

這一段看起來好像有一點兒邪惡,確實“身材好”這個理由可以救命也有些奇怪。漢代皇帝雖然說都有喜歡男寵的傳統,而且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有一些說不清關係的男寵,比如盧綰之於劉邦、鄧通之於文帝、淳於衍之於景帝、韓嫣之於武帝、張放之於成帝、董賢之於哀帝,但是好像也沒有聽說張蒼後來有這一類的事跡。要說王陵和張蒼有什麼詭異那就更不可能了,後來張蒼為了報答救命之恩,幾乎是像照顧父親一樣照顧王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