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漢景帝後元年 公元前143年(1 / 2)

第十四節 下一個,周亞夫

劉武被打倒,劉榮也死了,下一個,周亞夫。

“七國之亂”後周亞夫一直是景帝朝第一人,人臣無二,這個飛揚跋扈的將軍把誰都不放在眼裏,竇太後、梁王、甚至是景帝他都不在乎。

景帝知道周亞夫的蠻橫隻是脾氣問題,不會有反心,所以他可以忍受。

但是,這樣的人連自己都壓不住,萬一哪一天自己突然走了,十幾歲的太子劉徹怎麼可能能夠對付的了他呢。

景帝除掉周亞夫隻是早晚的事情。

第一步是要把周亞夫從丞相的位置上逼下來。這個好辦,周亞夫這個脾氣,隻要多幾件事和他故意對著幹,受不了屈辱的他自己就會辭官回家的。景帝就按這個辦法操作,沒過多久周亞夫果真就憤憤以生病為由辭官回家。

有的人的威望是靠官職的權力得來,可是周亞夫不是這樣的人,周亞夫的氣度和過去的輝煌決定了他就算是一介布衣,威望依然不減。

閑居之後的條侯周亞夫依然沒有人敢惹,依然沒有人敢對他有什麼不滿,甚至軍隊的軍人們出於對周亞夫過去帶兵的敬重,也還是認他的名字。

所以,景帝還要繼續治周亞夫。

有一回景帝召很多老臣一起吃飯,單單給周亞夫放了一塊很大的肉,既沒有切也沒有給他準備筷子。周亞夫毫不客氣,大聲喊旁邊的宮女給自己拿筷子,景帝忍不住了說:“沒有筷子就不能滿足你了嗎?”周亞夫這才拜下來說不敢,景帝讓他起來之後,周亞夫馬上大步而走,徑自回家,依著脾氣空留下景帝等一桌人,毫無規矩。

經過了這件事景帝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斷,他看著周亞夫的背影說:“這種憤憤不平的人,不能做幼年君主的臣子。”沒過多久,他就抓到了周亞夫的把柄。

周亞夫的兒子給周亞夫買了五百件戰甲,想以後用來給周亞夫陪葬,周亞夫一身最光輝的時候是在戰場,自然要戰場上的東西來陪他一起去陰間。周亞夫的兒子可能也有些和父親一樣霸道的作風,買完戰甲之後虐待那些搬運戰甲的搬運工,還不給他們付工錢。這些人知道戰甲這種兵器是皇家專用的東西,就上書告了周亞夫。

這件事情就和之前劉榮犯的罪一樣,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大了說這是準備兵器意圖謀反,說小了誰會真拿五百件鎧甲造反,傻子都知道這不可能。

景帝抓住這個機會可不會放,又來了個頂格處理,自己也不去,讓那些獄吏一條條的拷問周亞夫。

景帝知道周亞夫的霸道,是最好麵子的人。曾經在戰場上威風八麵的將軍怎麼可能忍受這些小吏的羞辱,周亞夫和他的父親周勃不一樣,周勃可以忍到皇帝饒了自己,可周亞夫一定不會,自殺是遲早的事情。

果然,當獄吏去拷問周亞夫的時候,周亞夫一直一言不發,拒絕回答所有問題。這個事情報道景帝那兒之後,景帝非常生氣,換成讓廷尉去審周亞夫,廷尉對周亞夫說:“君侯你是想造反嗎?”好歹是曾經同朝為官,周亞夫這才開口說了一句話:“我買這些鎧甲是專門用來陪葬的鎧甲,怎麼可能造反?”這個時候之前那個獄吏非常小人得誌又在旁邊加了一句:“你即使不想在地上造反,也是想去地下造反!”

這種獄吏其實和文革時期的紅衛兵比較相似,既然上頭有意要整死這個大將軍,不管兩個人中間的地位差距多大,強詞奪理也好,胡說一氣也好,反正隻要把你逼的無可奈何就行。

在景帝的授意之下,周亞夫被抓進了廷尉府。本來“刑不上大夫”,知道自己的被帶進廷尉府的周亞夫不想受辱,早早就想自殺,但被他的妻子給勸說了下來,希望能夠迎來像當年周亞夫的父親周勃那樣的轉機。

可是,周亞夫就是周亞夫,他和他的父親周勃不一樣,進了廷尉府以後就開始絕食,一連五日,最後估計是饑餓和憤怒交織在一起達到了極限,吐血而死。

周亞夫這個景帝朝最厲害的大將軍就這樣被活活餓死,剛好應了十幾年前許負給他看相時說的話,先是“封侯”,後是“於人臣無二”,最後“餓死”。

“飛鳥盡,良弓藏”這是從劉邦時代到景帝時代都沒有變的道理,周亞夫雖然飛揚跋扈,但畢竟是曾經解決了漢廷最大的危機“七國之亂”的最大功臣,落到這樣一個下場,確實也有些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