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主動出擊
劉邦平城大敗後,漢朝蟄伏七十多年,經過高帝高後兩代的忍辱負重,經過文帝景帝兩代的恢複國力,經過漢武帝“馬邑之謀”的嚐試,終於,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漢朝又一次主動向匈奴發起挑戰。
和“馬邑之謀”把匈奴人騙進來伏擊不一樣,這次漢軍是兵分四路,走出長城主動求戰,而且四路全是清一色的騎兵兵團,漢朝步兵被匈奴人騎兵羞辱的時代已經即將一去不複返。
此次漢武帝讓驍騎將軍李廣出兵雁門關,輕車將軍公孫賀出兵雲中郡,騎將軍公孫敖出兵代郡,車騎將軍衛青出兵上穀郡,四個人每個人都帶一萬騎兵,打出長城攻擊屯兵在邊關貿易市場附近的匈奴軍隊,以此來保障漢朝邊關貿易的穩定。
這四位將軍承擔了漢朝第一次出擊匈奴的重要任務,自然是當時漢武帝極為信任的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出擊漢武帝基本上挑選的都是年輕的將領,隻有李廣年紀稍微大一些,估計有五十多歲,其他的三個人都不超過四十,衛青甚至還不到三十。四人中衛青和公孫敖都是第一次作為將軍獨立帶兵出征,他們倆之前都是漢武帝的近身侍衛,沒有和匈奴交鋒過。
喜歡用年輕人是漢武帝的傳統,這次他就棄用了景帝時期和李廣齊名的另一位名將程不識,以及之前出擊南越有功的韓安國。
當然,程不識和韓安國被棄用有可能是受了之前田竇黨爭的影響,程不識是竇家的人,太皇太後生前他一直負責其寢宮安全;而韓安國是武安侯田蚡推薦給漢武帝的人。
當然,漢武帝沒有用程不識和韓安國更多還是考慮這次主動出擊是純騎兵的運動戰,和之前漢朝幾十年防守匈奴的方式大不相同,年輕人能夠更快的接受新的方式,成名的老將反而適應的慢。這就像現在很多遊泳教練在教人遊泳的時候更喜歡沒有基礎的人,一張白紙遠比那些自己會一些、但有很多都是很難改掉的錯誤習慣的人容易教好。
接下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四位將軍。
公孫賀字子叔,北地義渠人,本身就是胡人的後裔,他父親公孫昆邪在景帝時期任隴西太守,後來也參與了平定七國之亂。
公孫賀很年輕的時候就隨軍出征匈奴,立過一些戰功,後來成為太子舍人,算是武帝當時導師團的成員,專門給漢武帝講一些戰爭知識。
既然是太子黨的人,漢武帝即位之後公孫賀自然就水漲船高了。當時衛青的三姐衛子夫受寵封為夫人,又生下了皇子,衛青也逐漸在漢廷中嶄露頭角,這一係列的舉動引起了皇後陳阿嬌以及陳阿嬌的母親館陶長公主的嫉妒,幾次想謀害衛家。漢武帝想保住衛家,就想讓衛家和更多的貴族扯上關係,於是把衛子夫和衛青的大姐衛君孺嫁給了公孫賀。
這樣一來公孫賀漢武帝變成了連襟,都成了衛青的小舅子。
衛子夫的得寵真可謂是帶起了一家人,不但弟弟衛青因此發達,大姐衛君孺嫁給了公孫賀,她的二姐衛少兒也嫁給了陳平的後人陳掌。衛少兒結婚前和霍仲儒的私生子在衛青和衛子夫的培養下也成了一代名將,就是霍去病。這還沒完,霍仲儒和自己妻子生的兒子霍光後來被霍去病帶到皇宮中來,也成為漢朝一代名臣。漢武帝駕崩前托孤四個大臣之首就是霍光,他在漢昭帝和漢宣帝期間操控全部朝政,幾乎是當了大漢二十年實際上的皇帝。
有時候一個大的家族就是這樣靠著各種子嗣和婚姻的關係逐漸強大的,歐洲中世紀的時候主要國家的皇族之間基本上都是這種關係,算來算去就是一大家子,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家也可以通過各種婚姻算成一個大家族。
曆來政治都是如此,東方西方都一樣,古代現代都一樣,沒有什麼變化。
當然,大家族中出能人的概率固然高,出敗類的概率也同樣不小,比如公孫賀和衛君孺的兒子公孫敬聲,後來衛家的衰敗和他有一點兒關係,他和衛子夫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現代的觀點來看是亂倫,當時還不是)被告發了,還抓到了他們用巫蠱之術。
前麵提過漢武帝最討厭的就是巫蠱之術,當時衛青霍去病都死了,衛子夫年老色衰不受寵,太子劉據不被漢武帝喜歡,衛家本來就岌岌可危,公孫敬生和陽石公主這麼一鬧直接加速了衛家的敗亡。
第二個將軍公孫敖,他救過衛青的命。當初公孫敖和衛青一樣都是漢武帝身邊的侍從,衛家剛剛興起的時候,館陶長公主不敢直接找衛子夫的麻煩,就派人把衛青給抓了起來想悄悄的殺掉,結果公孫敖聽到消息後和幾個壯士一起搶救衛青,把他從死亡的邊緣給救了下來。
公孫敖一身的戰績不是非常好,雖然立過功封過侯,但也戰敗丟過官職,後來元狩四年漠北之戰的時候李廣的死也和他有一點兒關係。
當時李廣已經年紀很大,特別想打前鋒,可一是武帝悄悄對衛青說,李廣年紀太大不要讓他前鋒;二是衛青想讓公孫敖打前鋒來立功,所以最後給李廣安排了一個側翼包抄的任務。結果李廣在側翼包抄的時候迷路了,沒有準時到達目的地,觸犯了軍法。李廣脾氣強,不想因為自己迷路連累他人,也不想被那些刀筆小吏審問,讓他收到屈辱,所以直接自殺了。
當然公孫敖後來的命運也挺慘,他屢戰屢敗被處以死罪,詐死逃到民間,漂泊了五六年,最後還是被抓了起來,同時還被發現他的妻子也從事巫蠱之術,最終誅殺全族。
第三個介紹衛青,這是衛青一生七次出擊匈奴的第一次,也是他打響名號的一次,後來他屢屢取得大捷,官拜大司馬大將軍,不但自己封侯,自己手下的將軍封侯,甚至是他繈褓中的三個兒子都封了侯,父子加起來戶數有兩萬兩百戶,西漢之最。霍去病一萬七千戶要比衛青的一萬六千戶多,但是他沒有兒子也封侯,所以加起來要少一些;而張良的三萬戶因為最後沒有要,所以也不及衛青。
衛青的一生傳奇,他是平陽縣縣令鄭季和平陽侯家侍女衛媼的私生子,小時候和父親一起過,結果整天被父親的妻子和嫡子們欺負,不把他當家人,像對待畜生一樣對待他。小時候有人給衛青看相,說他是貴人,以後可以封侯,衛青信都沒有信,笑著說:“我是個奴隸命,能夠免遭鞭打和辱罵就滿足了,怎麼可能封侯?”
等到衛青長大以後,他主動脫離父親家來找母親,到平陽侯府做騎奴,改姓為衛。
平陽侯就是劉邦時期功勳排第二的老鄉曹參的爵位,此時的平陽侯曹壽是曹參的曾孫,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衛青就是給平陽公主做騎奴的,也不知兩人當時有沒有什麼奸情。
曹壽這個人後來得了病,陽痿的比較早,不能和平陽公主行房事。漢代從館陶長公主開始,公主養男寵的風氣就比較興盛,館陶長公主的那個男寵董偃當時可謂是盡人皆知,漢武帝都曾經說過她要收斂。
衛子夫能被漢武帝寵信那麼多年,生下三個女兒一個兒子,肯定很漂亮,衛青是她的同母異父的弟弟,長得自然也不差,而且衛青有本事,能文能武,性格溫順謙恭,當然是很受女人喜歡的那種。所以,他被平陽公主看上侍寢也是正常的事情,更何況後來衛青發達以後他們倆還正式成了婚。
衛子夫當時在平陽公主家做歌女,漢武帝剛即位的時候來平陽公主家喝酒,平陽公主給他獻了好多美女(平陽公主和她的姑姑館陶長公主都有這個毛病,喜歡給自己的皇帝弟弟獻美女),結果漢武帝都沒有看上,偏偏看上了隻是在一旁唱歌的衛子夫。
於是平陽公主就讓衛子夫去服侍漢武帝,漢武帝在上廁所的時候寵信了衛子夫,第二天還把她帶進了宮,也順道捎上了衛青。
後來衛子夫越來越得寵,衛青也憑借著自己的本事地位越來越高,此次就是他第一次出征。
再往後衛青連敗匈奴,官拜大將軍,平陽公主就以平陽侯曹壽身體有病為由和曹壽“離婚”,向漢武帝要求讓她嫁給衛青,於是兩人最終又成為了一家人。元狩四年漠北大戰的時候,衛青攜帶的四個部將除了公孫敖李廣趙食其以外,最後一個就是平陽公主和曹壽之前生的兒子曹襄,頗為有趣。
最後一個說“飛將軍”李廣。
無論是此次元光六年出征前,還是兩千年後的今天,李廣都是四位將軍裏頭名氣最大的。且不論他和衛青的功績相比到底如何,在曆朝曆代李廣的名氣都不比衛青小,這應該是和司馬遷的力捧有很大關係。
我們仔細看《史記》和《漢書》中在衛青和李廣二人記載上很多小小的區別,就可以發現司馬遷是捧李廣而貶衛青的,而班固是捧衛青而貶李廣的。司馬遷崇拜李廣天下無雙的英雄材氣,也感歎他一生命運的悲壯,而看不起衛青的圓滑和因為裙帶關係而發達;班固則是從實際角度出發,看重衛青對漢朝立下的功績,而直言李廣雖然名氣大,但實際上沒有多少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