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逆境之中見忠誠(2)(1 / 3)

“我要獲得成功、要創造財富、要獲得成就……”一個擁有信念的人,堅信成功會在不久到來,所以一直努力堅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向目標邁進。心中有了真正的信念,任何有現實可能性的事情都能實現。

為加入黨組織,黎秀芳奮鬥了一生,追求了一生。青年時期,麵對日軍的侵略,國土不斷淪喪,黎秀芳在痛苦和憂慮中尋求著救國的真理。

“青年學生們,到西北去、到延安去,保衛我們的大後方。”1938年,共產黨人吳玉章在長沙的演講,猶如一盞明燈,從那時起,她對共產黨有了最初的良好印象。

幾經曲折,黎秀芳最終來到了大西北,一直從事護理事業,直到全國解放並擔任西北高級護理學校校長。不久,彭德懷來學校視察工作,操著一口濃鬱的湖南口音問黎秀芳:“老鄉,你入黨了沒有?”黎秀芳不好意思地說:“還沒有,我的家庭出身不好。”彭德懷說:“我們黨講成分但不唯成分,重在個人表現嘛。隻要你積極要求進步,黨是歡迎你的。”1952年7月12日,而立之年的黎秀芳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表達了對黨的熱愛和追求。

就在她連續兩年榮立三等功,積極向黨組織靠近時,“肅反”運動開始了。因為黎秀芳的父親是國民黨一位中將,她被定為舊官僚家庭出身,入黨遇到了障礙。不久,中華護理學會理事會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周恩來總理一眼就認出了她:“你姓黎,還在西北工作嗎?”“總理,您的記憶力真好!我還在蘭州工作。”“很好,西北需要人。”從總理的話語中,黎秀芳又一次獲得了力量,她決心把畢生獻給大西北,獻給黨的護理事業。

她又一次寫了入黨申請書。沒過幾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已是蘭州軍區衛生學校副校長的黎秀芳,被無端扣上了“特務分子”和“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關進了牛棚。整整3年,黎秀芳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但她始終堅信:黨最了解我!在牛棚裏,黎秀芳再次寫下了入黨申請書。粉碎“四人幫”後,黨組織很快給黎秀芳平反。1977年7月1日,黎秀芳遞交了第6份入黨申請書。在申請書中她再次傾訴了自己的心願:“生我是娘,教我是黨,我最大的願望是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8年9月3日,黨組織正式批準她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站在鮮紅的黨旗下,已經61歲的黎秀芳眼含熱淚,激動不已。為了這一天,從滿頭青絲到兩鬢白發,她整整追求了26年!

有人不解地問:“你堅持不懈地要求加入黨組織,到底圖個啥?”黎秀芳給出了樸素的答案:“我認準共產黨好,我相信黨遲早會認識我,理解我。”

曆史上的眾多人士就是因為心中懷著成功的信念,才能夠留名史冊。司馬遷憑著自己堅定的信念,遊遍了黃河,長江流域的眾多地區,曆經了各種坎坷,才搜集到了大量的曆史素材和社會素材,才完成了垂名千古《史記》。元朝的時候,一名女子自小出身貧苦,並且是別人的童養媳,憑借著堅強的意誌逃到了海南島,並在那裏與當地的人民一起生活了幾十年,而後也就是她發明了紡織機,這個人就是黃道婆。生於並處於惡劣的條件下,她就是憑著“誓為祖國報效”的堅定信念取得了成功,假若黃道婆沒有成功的堅定信念她也不會逃到海南島,也不會發明紡織機。

“信念若在,沒有人使你倒下。”擁有堅定的必定成功的信念,也是我們每個職場人士應該具備的精神品質。隻有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我們才能笑對各種困難和挫折,才會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勇敢向前。

如果你現在沒有工作,你就要相信前方一定有理想的工作在等待著你,你可以采取行動,努力幹上這份工作。如果你在爭取升遷,但是兩次都失利,你就應該相信有朝一日自己能晉升到心儀已久的職位,但首先要確定自己能有所作為,有升遷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