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第十一能量書——增強創新的意識(2 / 3)

正是憑借自己的創新活動,人把自己和動物區分開了。也正是根據自己的創造活動,人類成為了“萬物之靈”。在這些方麵上,卡耐基說,人作為主體的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創新性,最關鍵的能力就是能動的創造能力。可見,大凡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作家等,都是對人類帶來了重要的創造性,才會那麼突出。卡耐基也說,這種重要的貢獻,除了大人物可以創造之外,普通的群眾也會帶來意外的驚喜。而創造與幸福有什麼關係呢?創造是力量、自由和幸福的源泉。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創新是生活的最大樂趣,幸福孕育在創新之中,便在《給兒子的信》中寫了這樣子的話:“什麼是生活的最大樂趣呢?我現在發現這種樂趣來源於生活的創造性活動,富有高超的藝術。一個人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勞動,就會讓這種幸福富有創造力的美好。”這深刻揭示了創造與幸福的內在聯係,也說明了創新是取得幸福的根本。人們隻有滿足了舊的需求,又不斷適應新的發展需要,才能實現更高層次的幸福生活。這是卡耐基一直認同的,要想過上更高檔的生活,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人活在世上,會要求發展,這種要求會激發人們改造自然和社會實踐的能力。人要發揮著內在的正能量,才能有一片生機勃勃的將來。

我們知道,人的需求和其他生物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是擁有著鮮明的社會性。人的需求不再是單純的生理需求,是社會化的生理需求,而動物的那些需求是天生的,是建立在肉體機能上的。人要用自己的行為來改變世界,要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這些便需要創新。

人的需求是多方麵的,有娛樂與休息的需求,有勞動與工作的需求,有發展創造的需要,有生理物質的需求,人的這些需求的多樣性大概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人的生存的需求。這是維持人類生命與繁衍種族的需求,是人類最需要的需求。

第二個層次是享受的需求。這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的需求,不僅讓人能夠活下去,而且要活得舒適、愜意。這種享受需求是人在生存需求得到十分穩定的滿足的根本上逐步發展起來的。既然人有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力量,當然不能滿足於動物式的生存需求,並且講究色香味與滋補效果。人的享受的需求離不開社會的物質、文化發展的水平,不會超越客觀條件所允許的範疇。如果脫離現實提前消費的話,就會盲目地追求高消費,不但會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而且會帶來不良的生產破壞力。這些需求便會與商業有關,積極的合理的需求才能夠促進生產。而在人享受需求中,不能隻注重物質的需求,還有精神方麵上的需求。馬克思認為,需求觀並不隻是重視物質需求,還要解決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結合問題。唯物主義者認為,依據曆史的發展來說,物質需求是關鍵的,因為人類需要衣食住行等物質的需求,但從發展的趨勢定論,人的精神的需求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物質需求滿足的情況下,精神的需求便發揮了根本。毛澤東曾說,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那麼,人就不僅要追求物質上的幸福,還要追求精神上的幸福。這樣才不是一個商業價值的犧牲品,才是一個人格與品行上的完全勝利。

第三個層次是人的發展的需求。人類社會在不停地發展著,為了適應這種需求,就要不停地創新與之相適應。卡耐基便說,人不但是享受的動物,更是創新性的動物。這種創新會在滿足人的低層次的需求上,讓人過上更有品位的現代人的生活。

卡耐基便在此提到了美國現代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他把人的需求從低級到高級分為七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求美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說,自我實現的需求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求,由於人們都希望有的新的願望與探索,這種需求便顯得攸關重要。隨著人的發展與成長,自我實現的需求可以看做是一個終極目的的需求。人們會通過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來自我實現。可以知道,畫家會樂於繪畫,作家會勤於寫作,技術工人會努力攻克技術難關,科學家會潛心鑽研……這些都是他們在自我實現的需求上創新,才不會感覺到精神空虛,才不會是在虛度歲月。卡耐基說,人的需求的無限性與廣泛性是區別於其他所有動物的。動物的需求是受肌體與自然限製的,人的需求卻是多姿多彩。正是由於這種創造性的需求,讓人越來越高雅化、優質化、豐富化。卡耐基還說,隨著需求的不斷發展,人類會不停產生新的需求,而這些新的需求會推動人的創新水平。人就有必要不斷地適應這種需求了,才不至於被淘汰。

每個商業人士都不想被淘汰,這也是卡耐基所不願意看到的,卡耐基認為,商人要立於不敗之地,就有必要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這會有助於在同行中成為佼佼者。

對於創新意識的發揮,它是開發思維的潛在活動。這種創新思維的開發不僅強調要獨創性,而且強調要發揮重大的效果。有些創新隻是簡單的,雖然會帶來一些改變,但難以給人類進程帶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商業的越來越發展,不能帶來大突破的就會被曆史淘汰掉。而有些創新雖然現在看起來很平淡,說不定在將來的某一天就會帶來重大的突破。這也是卡耐基想提醒那些想商業有所價值的人,一個人應該不停地創新,即便現在創新帶來的效果不大,但增強創新的意識,無疑不會將來帶來更大的促進效果。

在這些方麵上,我們就不能固執與前人的思想與觀念了,有必要找出新的解決問題的對策,才能更好地用新的理論來贏得突破、進展。

增強創新的意識已經被逐漸得到重視,人類很多時候會敗在沒有創新上。而這種創新是要經過長期的觀察與探索的,結果就難免會出現失敗,在失敗的時候要反複地去嚐試,這一點是卡耐基要提醒的,如果在失敗幾次後就放棄的話,那麼就會與創新無緣。人類貴在於堅持,一切的創新也在於這些堅持之中,隻有堅持,創新才會得到有價值的實現。

我們就不能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創新是一個長期的素質與智力的磨練。每個人都應該很好地接受這種挑戰,這樣才能啟迪你的思維,激發你的正能量,讓你人生煥發出光彩。

卡耐基是很不喜歡那些思想僵化、墨守陳規的人的,尤其是在商戰之中,這每一場對決就如戰場,不會創新,不懂得更新舊有的觀念,就會輸得很慘。卡耐基便經常告誡那些滿足於現狀的人,要是滿足的話隻會淪為平庸,人有必要過有意義的生活,隻有創新才會帶來這些改變。

創新具有某些特征,卡耐基在此提出了兩點:第一是創新的靈活性。創新伴隨著大量的靈活性,會因時、因人、因事而異。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創新,這些創新是每個人都存在的靈活多變的思維活動。第二是創新的風險性。創新在於突破,不去重複舊有的。這可以借鑒,但不可生搬硬套。由於是這種前人所沒有的探索,便會有一定的風險性了,可能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即便是不成功,但給我們一個少走彎路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