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速度感受成長
“快”,“心”之“決”者,“慢”,“心”之“漫”者。
“快”“慢”皆由心生。決絕者未必事事領先,散漫者未必時時居後。在快慢中把握前進的速度,不驕不躁,方可謂之成長。
看準前方,快起來
“新中國的成立洗雪了百年恥辱。”當這句話從曆史課本上深深印入腦海的時候,看著課本上的舊照片,我常常在想,當時的中國究竟是沉浸在民族獨立的巨大喜悅中,還是徘徊在經濟、政治都相對落後的層層擔憂裏。或者兩者共存吧。精明的領導者們總是善於抓住機遇,在人民積極性最高的時刻,轉變工作重心,發展生產力。
快起來,看著歐美,追著蘇聯。我們快了起來。大煉鋼鐵,廣泛種糧。然而多快都不夠快。終於,為了快一點,再快一點,領導人錯誤地發動了“大躍進”。
史筆如刀,結果,不言而喻。
看清腳下,慢下來
失誤、修正、嚐試、改進。
今天的我們,不再糾結於是“東方睡獅正在清醒地奔跑”還是“巨龍騰飛”更具有震撼力。我們自信地告訴世界,中國在前進,在發展。是的,穩步前進,科學發展。
當工業與農業衝突時,當東部與西部失衡時,當經濟與環境矛盾時,我們冷靜並且理智地選擇了慢下來,就在我們本可以再快一點的時候。慢下來才可以品味、思考、調整;慢下來,才有更多的時間去體會速度。我們慢了下來,堅實地踏實每一寸走過的土地;我們慢了下來,讓世界能夠聽清我們每一次的擲地有聲;我們慢了下來,卻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國家飛速的發展,感受到了風馳電掣的前進。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慢了下來,卻從未落後,從未停滯。
快慢心生,把握速度
快,有永無止境的不滿足的痛苦,和永遠覺得不夠快的懊惱;慢,又何嚐沒有慢下來的自得其樂。
快,慢,是一種速度,亦是一種對於世事變化的心理,一種對於前進的態度。
慢下來,真實地去感受速度,那樣的風馳電掣或許比一味地“快起來”要更加淋漓酣暢。
在快與慢之中把握自己的速度,不驕不躁,不急不惱,才能感受到前進與成長。
關上身後的門
韶華匆兮,百年已盡;風雨淒兮,來路尚明;顧辛亥兮,民主創製;絕舊塵兮,耀我華夏。
——題記
鴉片戰爭的炮火,照不亮古今。當紫禁朱漆盡落,鐵鏽斑駁的大門被堅船利炮打開的時候,撲麵而來的是往日的笙歌繁華,亦是今日的陳腐逼仄。曆史撲麵,往昔的封建是應當就此斷絕還是創製立新,糾結了百年,自洋務至維新,自西器至西體,不過百年,我華夏雖自強變革,卻隻見辱國喪權,英烈駢死。
隻是一道門,一道紫禁城的宮門,一道曆史的門。然而,關上一扇身後的門,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需要眼光與智謀。
辛亥革命的炮聲並不響亮,卻足以洞徹古今,區區四字,而千百年來的帝製傳統卻就此煙消雲散。似乎很是輕巧——
封建製度就此終結,明主思想深入人心。然而真正麵對改革的一刻,並非像槍炮、戰爭那般簡單。
自秦漢一統,我華夏屹立東方,論其製度、文化皆雄於世界,雖經朝代迭落,曆史更複,卻始終不曾衰亡。今臨多難,或許變革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就此斷絕了封建,便如就此否認了曆朝曆代封建統治下的輝煌。那種自尊、那抹高傲、那股自信,於每個炎黃子孫,都是流淌於血液,難以割舍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