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都市高樓聳立。處處充滿繁榮。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科技高速發展、物質豐富多樣,但這個時代的人看上去卻並不安樂。生活富足卻不快樂,但當我們站在擁擠的城市街頭,很少看到人們發自內心的歡笑,隻有一個個匆忙的身影。科技和物質隻能滿足一些感官需求,無法滿足精神需求,解決精神層麵的煩惱。人對物質很容易厭倦,沒得到時不甘心,千方百計去爭取,一旦滿足卻又立即生厭。一個人如果沒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生活很容易就陷入這種不甘和厭倦的循環,導致內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空虛。隻有找到真正的信仰和激情才能幫助排遣負麵情緒,保持生活的平衡喜樂。
也有人把煩惱增多、內心空虛歸咎於物質繁榮,其實不盡然。物質會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關鍵是人心在作怪。煩惱多,是因為物質條件改善後內心執著的東西更多了。內心空虛也是因為物質豐富後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選擇,人們可以更頻繁地變換安慰的方式,結果便更頻繁地感受到不滿足和挫敗。
有的人居無定所地過著安寧的日子,有的人卻在豪華住宅裏一輩子逃亡。為了追求富足而苦惱或者整日忙碌得忘記去生活的,大有人在。辛苦操勞一輩子,到頭來還是不快樂,而一生卻已經過去了。高樓大廈、飛機、網絡,這些先進的技術隻是為人類的活動提供了便利,但這些並不意味著發達。在我們看來,社會沒有犯罪、眾生平等、和諧文明,人們安居樂業,沒有煩惱才是發達。
也許在這個幻化遊舞的世界當中,金錢和地位沒有什麼實質的利益,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人們的煩惱與痛苦。真正能根治這些煩惱與痛苦的隻有明白自我的價值觀。
許多人沒有足夠的勇氣承認自己需要幫助,或者不能謙遜地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每個人的世界觀應由自己建立,盲目接受他人的觀點都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但是封閉內心、固守成見同樣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幸福源自內心的安寧。許多人到了老年才真正開始關注心靈和生命的價值,更多的人,哪怕死亡迫在眉睫,也不去思考自己的一生何去何從。然而,無常的腳步從來不會為誰而停止,生命中的痛苦也不會因為誰忽略和回避它而減少一些。
每個人都希望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這一點人與其他的生命並沒有區別。然而,佛陀關於無常和因果的開示給了我們無限的勇氣和希望,哪怕目不識丁的人也深信因果並無懼地接受無常,因果循環有著世俗教育難以造就的見地和影響。
人生從生到死僅在呼吸之間;從迷到悟相隔隻在一念之間;從愛到恨就在無常之間;從古到今仿就在佛談笑之間;從你到我結緣於善解;從心到心的距離其實就在天地之間;當歡場變成荒台,當新歡笑著舊愛,當記憶飄落塵埃,當一切是不可多得的空白,人生,是多麼無常的醒來!
生命的真諦其實很簡單,真我,開放,包容,感恩。真善至美,回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