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地講,清初以來實行捐納後,積累了相當財富的富有者階層,在封建政權財政拮據之際,伸出了援助之手。介休冀氏,為清代晉中八大富商之一,冀家先祖從臨晉縣遷入介休鄔城,後又遷入介休北辛武村。冀氏在乾隆年間(1736—1795)開始發跡,到17世冀國定(字一齋)時,冀氏商業相當可觀,資本在300萬兩左右。清代誥贈資政大夫,祖父以上七世單傳。冀一齋的商號,一半在荊楚,另一半在京師與畿輔直隸。冀國定生有五子,曆屆捐輸,捐得二品、三品銜,封贈累及三世。二子冀以廉、三子冀以中兩人,當年在介休北辛武村各花費白銀30萬兩,建造了大宅院;五子冀以正花銀10萬兩購回當地閻姓財主的一處宅子;四子冀以和用10萬兩銀興建了房舍和花園。冀家幾處豪宅,富麗堂皇,十分講究。曾任過晚清福建巡撫兼閩浙總督的徐繼畬,鹹豐初年奉命回籍組建團練,防堵太平軍北進,在此期間,為馬太夫人作七十大壽序文,文中提到鹹豐初年太平軍進入湘南時,馬太夫人對兒子們說:“‘此吾家報國之時也。時勢如此,守錢欲何為?’即寄信各夥,令竭力捐輸助餉。而晉省捐輸之議亦起,接連六七次,計前後捐輸凡數十萬金。是時,全楚被兵,商號之遭兵燹十餘家,資已去大半。近兩年來,海澱字號被焚掠者四,山左、直隸諸字號資本尤多,亦大半被焚搶,較之從前,家資不及十之三。太夫人坦然無憂曰:‘享國家二百年太平之福,世世溫飽,以至今日。今逢厄運,聖主宵旰憂勞,大江南北,城池尚多未收複,我家之毀,又何足言?所恨資財將竭,不能如前此報效耳!’”山西富商捐資報效的情形,大體可見一斑。
富有者為清廷解除困難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更寬鬆的環境,爭取到更大的活動空間。捐得官職的商人們,名正言順心安理得地在家鄉大肆造房修宅,在外地修館舍建戲台,可謂是花錢買榮耀、花錢買平安、花錢買舒坦的一舉幾得。山西票號興起後,山西商人的實力在國內首屈一指,同治年間(1862—1874)平遙日升昌票號的經理侯殿元,修建了七間七檁的豪華住宅,這樣的民居清代以前是絕對不會出現的。侯殿元建築這樣的住宅群,是對朝廷權威的挑戰和蔑視,也是統治者所不能容忍的。這七間一排的住宅嚴格意義上講是五明兩暗,而且也不是十分闊綽,然而侯某還是因修建超等級的宅第而獲罪下獄,資產全部沒收。所以今天保留下來的山西大宅院,極少七間的建築,榆次常家在嘉慶年間(1796—1820)建了一棟七間的二層藏經樓,建築富麗堂皇,也很有氣派。除此之外,即是平遙城裏侯殿元的宅子,其餘各地的民居建築中,正堂最多不過五間,宅主修複前的常家七間二層樓人在五間或三間的基礎上,開始向空中發展,修建成二層以上的樓房和多進院落,構成中國封建社會末期山西境內一道特別的人文景觀。晉中保存完好且形成相當規模的祁縣喬家、祁縣渠家、太穀曹家以及靈石王家四個對外開放的商家大宅院,正房不過五間,樓高二至四層不等,就是對這種建築曆史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