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僧念師家院(1 / 1)

坐落在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的師家院,是山西南部緊鄰霍州城的一處清代院落群。昔日這裏曾經是充斥著人扛駝運驢背的繁華商道,從山西地圖上尋找到一處標有“清代民居”的師家溝的坐標,倍覺興奮,立即前往實地觀察。師家院距霍州市大約20公裏,比屬縣汾西縣去師家溝的路程稍遠一點,然而從交通條件看,由霍州去師家院更方便一些。

從師念鎮順著緩坡而下,接近師家溝的村口,映入眼簾的首先是那座高大的石柱石枋的石牌坊,石獅鎮守,抱鼓映襯,鬥拱巍峨,標誌著這裏曾經有過一個門第顯赫的家族。根據建築牌坊的規定,隻有官品符合規格的才能在村口建坊。牌坊是鹹豐七年(1857)中秋為敕贈儒林郎國學生員師自省夫人趙氏、張氏及儒林郎三晉夫人劉氏而立。匾額上題刻“晉錫崇封”、“龍褒鳳誥”、“天章光被”、“龍章寵錫”字樣,還有兩副楹聯:“聖德醍醐天寵渥,王言綸締國恩多”,“丹墀寵錫絲綸命,紫誥榮膺日月光”,“袍笏殾名榮桂裏,簪纓品望耀金渥”,“芝渥煥彩雲霞滿,蘭檢浮香雨露新”一類的昭示,充分表明這是一個深得浩蕩皇恩的家族。特別是牌坊頂部雕刻立像,更清楚地表明這個家族曾經有過的社會地位。鹹豐七年三月二十一日(1857年4月15日),清廷諭令:為籌餉需,對捐款一萬至數萬至十萬兩者,分別等差給賞;不願請獎者,給予借貸貼印,分別建坊給匾。師家大院的匾正好是這一年的中秋所建,是否與師家捐款有關?師家大院的牌匾上之所以有這樣的氣派,與主人當年的榮耀是分不開的。師家曾有兩位大人物,一位叫師炎成,一位叫師鳴鳳。據當地人介紹,前者赴遠地出任大員途中,遭人暗算,後者曾在湖南做過品階不低的官,師家當年還存有曾國荃贈送的匾額。不過,對這樣的介紹我沒有來得及仔細核查深究,所以至今也不知道師家緣何得到了如石牌坊所書的那種榮寵。芝蘭是對高尚德行的肯定。袍笏、簪纓是指富貴之家的榮耀,袍笏指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皆穿朝服執笏,笏指手中所拿的用玉、象牙或竹子製成的狹長板子,上麵記事;簪纓為古代官吏的服飾,隱喻顯貴。金渥指的是皇恩,指家族的榮耀。將這樣的字眼寫在石牌坊上,自然不是一般的人家。20世紀30年代美國人羅斯來到中國,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寫成《變化中的中國人》一書,其中的一幅取名為“鄉村路上的牌坊”的相片,與我拍攝的師家牌坊照片,也是非常相似的,雖不能肯定羅斯所拍照的牌坊就是師家溝的牌坊,然而,對兩座牌坊有個比較也相當有趣。

師家院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曆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四朝70餘年的擴建,始成為後來占地4000平方米、有28個大院落的規模。現在看到的,有5座主體建築是二層、三層的樓閣式四合院。主院雖經百餘年風霜雪雨,有些破敗,但寬敞明亮;坐北朝南的下窯上樓式建築,東西均有並排三孔窯洞的廂房,且有方磚墁地,甚覺清靜莊重,視線極好。由於整體建築呈現沿著緩坡拾級而上的布局,所以師家堡是院中套院、樓上登樓,前院背後院,出院又進院。再加上大門、耳門、園門、偏門、樓門、屏門,還有上下左右相通的暗洞,遊人至此,如入迷宮。特別是連接外村有一條長二三十米、寬四五米的磚拱隧道門洞,更加深了對這個城堡式建築的印象,對“關好大小門,行人難出村”的當地說法頗有一番認識。師家溝民居也是一座由低到高、依山建勢的古堡寨,主體建築物的四周鋪設著一條長達1500多米的長方石條鋪砌的小道,石條道有規律地橫豎鋪設,長方石條在每一處轉彎的地方,都要改變其直道上的石條鋪設方向,下雨時雨水可以輕易地順著石條的走向下瀉,排水設施比較完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