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山西宅院與北京四合院(3 / 3)

北京最豪華的清代四合院,當數坐落在北京西城區後海柳蔭街的恭王府,是清代道光皇帝第六子恭親王奕的府邸。曾是乾隆寵臣和珅的府邸,最後的一代府主人則是恭親王。據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弟子王其明教授所著《北京四合院》一書的描述,恭王府占地約3萬平方米。建築分中、東、西三路,中路為主軸,是王爺執政用的。東路為起居會客用房,西路為居住宅院。三路的最北端,有長達160多米的後罩樓一座。恭王府的中路建築,都是由多進的四合院落組成。在王府的大門外,原來有四排縱列的房屋,將大門前的場地分隔成3個院子。王府大門為三開間,左右各接配房3間,成為明三暗九的府門,豪華和氣派由此可見一斑。坐北朝南的大門樓,門前一對石獅子鎮宅。二門上五開間的,左右有配房各1間。東路中院的正廳稱做“多福軒”,為五開間,是恭親王的會客廳。西路居住區內,中院正廳為“葆光室”,五開間,兩邊各有廂房3間。後院的垂花門前種有翠竹,垂花門內有“天香庭院”匾額,該院的正房名“錫晉齋”,七開間,前出廊,後出五間抱廈。裝修非常考究,正中3間大廳的3麵設兩層的會仙樓。樓上樓下均是楠木精雕隔扇,與故宮寧壽宮的裝修規格大致相當。這是北京城除了故宮之外的最高等級建築物。

山西大宅院與北京最豪華的四合院相比,並不遜色。在山西,可以找到七間七檁的建築,可以找到占地麵積幾萬平方米的幾處大宅子,正房、廂房五間的建築比比皆是,而且山西宅院中錯落有致、起伏層疊的建築,北京的四合院裏難以見到。精雕細刻的門板隔扇,幾乎所有的山西宅院裏麵,都可以找見蹤跡。院中套院,門中套門,是山西宅院與北京四合院共有的建築物。另外像儀門、月亮門、大門洞一類的建築構件,山西宅院建築中也都嫻熟地使用了這樣的技術,裝點美化著黃土高原上生活的人們的生活空間。

窗戶的異同

窗是建築的眼睛,門是建築的嘴巴,因此說門窗對美化建築物的作用尤其關鍵。

北京四合院的門扇窗戶與山西宅院有一些區別。北京房舍的窗戶與山西相比,要闊大一些,幾乎是占據著整個建築物的門麵。這是因為四合院裏的平房結構特點,決定了窗戶可以修成很寬的格局。而在山西宅院裏,由於靠山式的窯洞不少,窗戶大多較北京的四合院狹窄得多。小門窗既是窯洞建築與平房建築構建中的差異,也是防風沙和便取暖的建築要求,所以山西宅院中,屋子裏的光線一般比不上四合院那般敞亮。另外,北京四合院的門與窗幾乎是連在一起的,而且位於窗台下的那堵被稱做檻牆的磚牆,大多低於1米,約80厘米左右,與山西宅院裏較高的檻牆相比,也是北京四合院采光條件充足的一個原因。而且北京四合院的門窗所用木材較山西宅院更多一些,這是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使然。山西位於黃土高原,風沙大,溫差大,較小的窗戶便於防範風沙的侵襲,也是山區人對保暖隔熱條件的一些改進。山西不少宅院裏都是窯洞式的,在窯洞頂部加上規避風雨雪霜的挑簷廊簷,屋裏的光線就會更差一些。

北京四合院的窗戶變化是很多的,有檻窗、支摘窗、什錦窗等等,如正房用檻窗,普通房都用支摘窗,遊廊等處用圓形、多邊形、扇形的什錦窗等,山西宅院窗戶的變化則主要體現在窗戶的雕刻工藝上,所以山西宅院裏木雕藝術的主要體現是在門窗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