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柳宗元與沁水柳堡(1 / 1)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

——(宋)劉剡《唐多令》

明清山西宅院的主人,他們事業上的成就,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與社會名流顯宦的交往,都是時人關注的焦點。這些經濟條件優裕、政治地位顯赫的大家庭,他們常常請一些顯貴名流為自己的宅子題字贈匾,甚至不惜重金購得封疆大吏、書畫大師的作品,提高名氣,裝點門麵。大多數被宅主人邀請過的名人,也確實願意在一處處明清豪宅裏留下自己的墨跡。靈石靜升王家18世的王肯為和王肯任,乾隆五十一年(1786)時,一人是中憲大夫湖南寶慶府知府,一人是資政大夫戶部廣西司郎中候補道員,正是因為他們以及先人與社會名流顯宦的廣泛聯係,所以才有高官厚祿之人對他們的特別垂青。乾隆中葉任過太子少保、工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直隸總督和湖廣總督的山西興縣人孫嘉淦,就為王氏的宗祠大門外題寫了“尊祖合族”四個大字;而在山西任過太原知府的劉墉,後來赫赫有名的乾隆內閣大學士,也在王家留下了幾幅書法真跡。宅主人與名流顯宦們割舍不斷的種種聯係,不論當時還是後來,都是光大門庭、傳之後世的雄厚資本。宅院中這些保留下來的題字刻石,雖說當時或許隻是附庸風雅裝點門第,然而,對提高宅院的文化品位還是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後人了解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念和風俗民情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由於年代久遠,戰亂頻繁,對於顯宦名流在山西的活動以及他們與明清山西宅院主人的關係,有些或許無法說得清清楚楚,頭頭是道,但從大宅院的門匾、楹聯以及有關的文稿中,仍然可以看出顯宦名流在山西老宅院裏殘留的斑斑舊痕,幾行陳跡。

說到沁水柳氏民居,當地人必說到中國曆史上鼎鼎有名的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人,唐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初授校書郎,繼調藍田尉,後來升任監察禦史,身居要職,位顯權重。“唐宋八大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稱柳河東。柳宗元的作品峭拔俊秀,含蓄精深,說理透徹,世人推崇。永貞元年(805),任禮部員外郎的柳宗元與翰林學士王叔文等力主新政,觸動了朝中貴族宦官的利益,“二王八司馬”改革失敗。王叔文、王丕顯先被貶官,後處斬刑,柳宗元、劉禹錫等8名同黨被貶“邊州司馬”。柳宗元初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後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刺史,留下《封建論》、《捕蛇者說》、《鈷錮潭記》、《小石城山記》等傳世佳作,46歲病死柳州。

柳宗元被貶官之後,河東柳氏為避免滅絕九族之禍,大批分散外遷,其中的一支來到沁水曆山。據柳氏祠堂現存的《柳氏宗支圖記》碑文載:“按氏族柳氏係出魯大夫展獲公食邑,柳下因姓焉,柳下隱姓居河東,耒耕恪守,代有聞人……唐末,始祖自河東徙沁曆,香泛柳下……”翼城柳家園墓碑記考證:“河東柳氏唐末徙沁曆,遊居於此,(明朝)國初柳氏子孫耒耕發跡,賢孫柳琛攜妻楊氏居文興。”兩則碑傳講的是同一件事情,旨在證明現在沁水土沃鄉西文興村的柳氏家族,與柳宗元同出一族,他們是河東柳氏的同宗後裔,是河東百世書香門第柳氏傳人。

柳宗元遭貶是河東柳氏一族的大事件,此後柳氏族人隱逸山水之間,繁衍不息,耕讀不輟,經曆幾個世紀的奮鬥,直到明朝永樂四年(1406),柳氏後人柳琛榮登進士之階,遷居沁水之地,興建土木,光耀門第。嘉靖二十五年(1546),西文興柳氏第6代傳人柳遇春考中進士,柳氏擴建府宅,建成了一座有13個院落的大型宅院群,請當朝戶部尚書王國光為柳府題寫了“屏障插文峰,百世書香飛驥足;樓台圍帶水,九天春暖出龍頭”的楹聯。王國光是山西陽城人,隆慶六年到萬曆四年(1572—1576)在戶部尚書任上,這位文采出眾的尚書將對聯題寫在柳府府門的兩側,完好無損。柳堡中的訓誡格言最多,與柳宗元所做《三誡》是否有些聯係?當年柳宗元寫道:“吾恒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幹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於禍。有客談麋、驢、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柳宗元認為依勢欺人、恃寵驕橫、得意忘形、外強中幹、作威作福、貪殘暴虐的人,最終都沒有好下場。柳堡中的佩件物飾中,處處體現著家族的訓誡,如“青雲接武”石碑坊間的小石獅,就有告誡柳家族人禍從口出、不可得意忘形、夾著尾巴做人的特別功用,與柳宗元的遭貶經曆或許都有些關係。

柳氏堡寨,既是柳宗元後代的宅第,又有眾多文人墨客的讚捧,成為明清山西宅院的一顆明珠。柳氏民居現存古代名人字畫、碑刻達40餘處。其中有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明代理學大師王陽明、明代戶部尚書王國光、明代書畫大家文徵明等人,柳氏民居還保存著唐代畫聖吳道子和五代後梁山水畫大師荊浩的幾通畫碑,堪稱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