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沒有人真正知道萬末曾經曆過怎樣的苦難,但人們還是喜歡捕風捉影。無論一個人身上有無斑點,都會被某些人不著邊際地無窮放大。於是她就像古代被刺黥的罪人,永遠背負著那個醜陋的印記,無論走到哪裏都在劫難逃。
或許這並不是別人的錯,而是萬末自己幾十年來鍥而不舍的追尋。她逢人便說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孩子,這是她此生唯一的願望。她這樣說的時候讓人不能不聯想到祥林嫂。“我單知道”,那已經成為魯迅小說中最經典的獨白。誰也不明白萬末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方式張揚自己的過去,而這種張揚對萬末來說顯然是負麵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萬末從來沒結過婚。
這或許就是萬末為什麼不結婚的原因。出版社很多人都是這麼揣度的。大家都知道在萬末心裏,始終糾結著兩個永恒的情結,一個是她的孩子。另一個是孩子的父親。
是的,她生下過那個孩子。她強調這不是假的,更不是幻覺。她確實經曆了臨產時的疼痛,也確實聽到了那個孩子的哭聲。她至今仍能感覺到嬰孩從身體中剝離時的解脫感。而這種解脫感,日後竟成了她始終不能原諒自己的罪惡。
是的,她生下了那個孩子,但很快又被她丟棄了。那是她母親為她做出的決定,那時候她沒有發言權。後來她知道那是那個時代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也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那一刻,躺在產床上的她隻有十六歲。十六歲她就經曆了分娩的苦痛,而伴隨著嬰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也就注定了,她畢生的苦難。
盡管決定是母親做出的,但她對此毫無異議。她知道決不能擁有這個魔鬼一般的孩子,她甚至仇恨這個罪惡的生命。於是當助產士抱著這個大聲哭叫的嬰兒從她身邊走過時,她竟然倔強地轉過頭,不去看他。她覺得這個嬰兒就像一種邪惡的負擔,將為她帶來無盡苦難。她所以在疼痛中堅忍地生下他,其實就為了能盡快甩掉他。她甚至不想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很多年後才從母親口中得知,那是個健康並且漂亮的男孩。
在所有關於這個男孩的記憶中,她隻記得他出生後那嘹亮的哭聲。那哭聲永不停息,令她厭惡至極,於是更加痛苦羞愧,覺得是他在向世人昭示她的罪惡。
從此她再也忘不掉男孩的哭聲。很長一段時間,那哭聲就像夢魘一般環繞在耳畔,提示她曾經的那段難以啟齒的恥辱。這是那孩子留給她的唯一的記憶了。後來她才慢慢知道,男嬰生下來時竟足足八斤,而母親卻是一個瘦弱的小女孩。
伴隨著歲月的星移鬥轉,她開始越來越難以克製地想念兒子。尤其當她了斷了世上所有風塵,孤身一人,在漫漫寂寥中,就更是想念她的孩子。是的,她明明有過自己的孩子,她明明在十月懷胎中孕育過他。為什麼出生伊始他就必須離開?為什麼他不能擁有自己的母親?
然後她開始日複一日地自我折磨,以至於覺得自己就是魔鬼的化身。在所有罪惡中,她最最不能寬恕自己的是,作為一個母親,她竟然從不曾看到過自己的孩子,哪怕一眼。她堅信那時候隻要看過他一眼,日後就一定能夠認出他。無論時光過去多久,也無論歲月怎樣四季更迭。就像她至今記得他的哭聲,永生永世都不會忘懷。
但是就因為那一刻她在產床上調轉了頭,她就永遠地失去了找回兒子的可能性。於是她為此肝腸寸斷,亦被經久不息的罪惡感所困擾。隻是現在的感受和當時的已全然不同。那時候,她因為羞辱而自責;而此刻,卻因為作為母親的殘忍而痛心疾首。盡管此一時,彼一時,但唯獨她要永遠生活在罪惡中。也許這就是報應?
伴隨著罪惡感的日久彌新,萬末幹脆將自己當作了罪孽深重的囚徒。有哪個母親像她那樣對自己的孩子不聞不問,冷酷無情?又有哪個母親如她般對孩子的生死未來置若罔聞?她竟然在她的孩子離她而去的整整二十年後才重新想起他,而這時她自己的母親也已經行將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