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古觀夜話(2 / 3)

於秀姑深深得看她一眼:“你知道你犯了什麼錯嗎?”

“我不該一個人呆在山澗旁,不該輕易信任陌生人。”

“對。女子處身立世,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市井,不管是單身還是有家庭,都要極端地愛惜自己。以自己為最重,才能過得好。古人常說‘逢人隻出三分心,遇事先尋後退路’,就是指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使自己陷入困局裏。你走得太冒失了,渾然忘了這世間原本是‘四麵楚歌’,結果使自己陷進了困境。幸好,崔憫還知道要點臉,追上來補救。你沒事真是太幸運了。”

明前知道老師性子清冷,能這樣坦言告誡已經是最大的關懷了。

於先生輕聲說:“但這種幸運,隻會有一不會有二。不要指望別人會永遠幫你。尤其像你這樣經曆奇特的女子。幼年時被拐騙先錯了一步,以後如果再行錯,就真的萬劫不複了。這世上對女人的道德要求,要比對男人苛刻百倍千倍。你沒有機會再犯錯了。”

“那麼,你來找我要說的重要事是什麼?”於先生涉入主題。

範明前穩定了下情緒。她猶豫著抬起頭剛要說話,忽然,她眼光一凝,發現一向整潔愛美的於秀姑,一頭青黑如黛的長發鬢邊,出現了幾絲白發。明前猛然截住了話,目光不明地看著於先生。心裏驚覺,於先生也有近四十歲了,她也老了。明前頓時心中絞痛。怎麼辦?崔憫就在幾重殿落之外。她不能說,一說就會連累了於先生,她也答應過父親範勉不告訴任何人。但是此刻不說出來,就再沒有一絲解救他的機會了。她得借助於先生的力量。

人生就是場賭博,必須在某個關鍵時間押下賭注。

明前暗下決心,咬緊牙關,仔細地將“範勉伐宦”的事講述給了於老師。於秀姑聽得臉色越來越難看,心裏掀起了陣陣驚濤駭浪。

這種朝堂上的“黨派之爭”,可比一起疑似的“凶殺案”要凶殘多了。動輒就是誅連成千上萬人,抄家滅門的大事。甚至會引起國土分裂、改朝換代等大事。她的先人於太師就在前朝官至頂峰威風了一輩子,卻在八十高齡的時候在黨派之爭中落馬,到了抄家滅門全族流放的地步。從當朝太師淪落到階下囚,一日嚐盡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後來小皇帝吃了大虧,為帝師平反。但於家還是衰落了。她深深了解官場劇鬥的後果,範家……這可不是好兆頭。

但是,她的眼神清澄,瘦弱的身子挺得筆直,沒有被嚇倒,淡淡問:“你打算怎麼做?”

明前瞧著她略帶病容的憔悴的臉,有些心疼。但她狠狠心說:“我想來想去,如今能做的就是靜候著禍事發生。父親討伐太監出事後,根椐事態發展再應對。父親曾贈送我一大筆錢,做嫁妝。我打算以錢買命。等父親討宦入獄後,托人打點賄賂,把父親贖買出來。雖然他犯下的事很嚴重,會激怒皇上和大太監。但是錢可通神,買不到忠貞之士,能買到朝廷中的搖擺人士和貪婪人士。我們能買通他們為父親說好話脫罪。官職家產什麼的不用肖想,隻要保住父親的一條命就足矣。”

於秀姑立刻露出讚賞的眼神,點頭說:“對,這是一個好辦法。我在京城走動多年,幾乎認識全京城的官宦名門。我願意幫你聯係清流士林。請張首輔和王尚書等人出麵,他們都是清流一脈,會為同道說話。讓言官們上書造輿論搶下他的命,之後再花重金去賄賂,買通那些中間的騎牆派大臣,甚至是……”她的聲音一頓。

“甚至是宦黨一派!”明前斬釘截鐵地接道:“甚至是太監和依附他們的大臣們。隻有買通他們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事。”

於秀姑臉上現出又驚又莫名的麵容,足足盯了明前半晌:“……你比我敢想敢做多了。”

明前臉上露出了羞慚和痛苦之色。臉頰火燙,淚濕眼睫,低著頭愧不敢當:“我對不起父親和於老師,你們都想把我教成忠貞忠義的烈女,我卻長成了這般的市儈模樣,內心肮髒……連我自己想想,都要羞愧得無地自容了……為了自己父親的性命,竟想與父親的政敵做交易,違背他一生的政見和追求。去收買他的仇人保下他的命。父親如果知道了也會恨我吧。”

她羞愧地哭了:“父親曾親口說過我不是個忠貞仁義的烈女!如果能做個忠義烈女能救回父親一命,我一定會做個天底下最忠厚仁義的烈女。可是,可是做烈女救不了父親的命,我又何必拘泥於這些東西呢?它救不了我父女二人的命。”

於秀姑露出同情之色,拍拍她的手背,沒責備她。隻是溫柔又嚴厲地說:“……明前,你以後會後悔今天的選擇嗎?”

“不,絕不。”明前眼裏露出堅決,搖頭說:“絕不後悔。父親是我此生最親的親人,雖然小時候失散,但七年來的相處他對我愛如珍寶。他個性清高,滿腔書生意氣,為國為民願意犧牲自己。正是我心裏欽佩的大英雄人物。我怎麼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去死呢?而現在的天下局勢是太監勢大,皇帝幫偏架,他討伐宦黨的做法隻是螳臂當車,白白斷送了自己性命。這對他不公平。”

她孩子氣地落淚了:“這世上該死的壞人這麼多,都沒死。為什麼要輪到他去死呢?他不該死,我也絕不允許他白白去死的。”

半晌,於秀姑才神色黯淡地說:“既然你已經決定,就按照你的心願去做吧。否則我覺得你也不會心安的。老師會幫你的。”

她立刻低下頭盤算起來:“清流不必說,涉及黨派之爭,肯定都會為你的父親搖旗助陣。中間派裏我可以拉到中原地區的三位布政使司,還有毅親王他們,他們於公於私都對範丞相有好感。太監宦黨裏,禦馬大太監劉誨不行,剛愎自用,人品低劣。寧浩石倒是難得的溫和人。”她多年來在京城和地方上的豪門官宦家教書,對朝堂局勢和各位大臣的品格、關係和政治傾向都很了解。是幹這種勾連之事的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