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1 / 1)

這樣的婚事,在這大山裏也算是才子佳人,一時傳為美談。可沒想到新婚不久,覃雲山卻不知怎麼害了一場寒病,他的嗓子塌了,據說是中了情敵的蠱毒。

覃雲山似乎也從此悟透浮華無果,風月荒唐,就罷唱務農,在鳳凰山中置了五畝旱田、半坡茶山,又新築一棟吊腳小樓,在家與嬌妻相守。躬耕之餘,他便自娛自樂彈彈三弦,日子倒也過得清閑自在。後來他們便捧得掌上明珠,取名丹妹,寄意丹鳳朝陽,也是從南曲唱本上摘來的。

然而命運也實在無常,三年之後,嬌妻張玉若卻不知為什麼撇下他和幼女,獨自走了峒婚。

走峒婚是當時一種神秘傳說,說是女人凡是生得太美貌,就容易自艾自怨成“自作神”,自己走到山中投入天坑(溶洞)裏去。覃雲山仰天長歎,一把扯下“百年好合”的牌匾,摔破那把三弦,從此過起了又當爹來又當媽的淒苦生活,好不容易把丹妹拉扯大。

“女大十八變,變得像神仙”,丹妹出落得才貌出眾,她的美貌、她的歌聲,她的聰明能幹,讓山寨裏所有小夥子為之心儀。每逢赴圩趕會,凡是見過她的男子,沒有不三天兩頭犯相思的。有道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丹妹也已經到了婚配的年齡,可附近有好幾家高門大戶的頭人托媒提親,都被丹妹拒之門外。姑娘的心眼兒像樹上的鴿子花一樣高潔。

山寨裏出了金鳳凰,王府上的人也為之傾倒。王爺的大相公聽頭人們都在講丹妹如何才貌、如何高傲,開始他還不大相信,可是自從這年八月十五在鹽池河溫泉野浴的一次豔遇,這位公子哥兒就完全失魂落魄了。

鹽池河溫泉野浴,本是這一代土家相當久遠的習俗。清朝土家詩人彭秋譚在一首《竹枝詞》裏寫道:“巴娘野浴鄉風穀,此處當年沐女神”,此風世代沿襲,所以至今無論王府上的人還是山民男女,每年都要三五相約,到鹽池河洗浴幾次。

鹽池河位於清江“伴峽”西側,最是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這是土家古代傳說中廩君遇鹽神的地方,當年的英雄美人沒有留下別的遺跡,隻是千百年來,這清江河北岸邊就常年冒著幾孔溫泉。那溫泉清純溫潤,四季長流,即便是冰天雪地的冬季,它也是熱氣騰騰,溫度宜人。於是古人就在泉眼邊鑿了幾方浴池,附近的山民經常來此洗浴。土家民風淳樸,因此在野浴時,無論男女都脫光了衣服、赤身裸體。男池近山、女池近河,晚上點炷香為界,並無騷擾。

不巧的是,這一次丹妹和幾個姑娘正在洗浴之時,卻被土司王爺的大相公撞見了。

丹妹她們本來是來鹽池河背鹽的,路過溫泉,因為一路勞頓,有女孩就提出索性洗洗汗再趕路。丹妹看隻隔三五裏就可以到親戚家投宿,沿路人戶多、今晚又有月亮,不愁摸夜路,就歇下背簍、和姑娘一起脫衣下了泉池。

當時已是薄暮時分,姑娘們洗得高興,不覺一輪銀月就掛在了東山頂上。山嵐遊霧在清江河穀裏彌漫,陣陣金鳳把桂花馨香吹散開來,鹽池河畔到處熏染著醉人的芬芳。溫泉湯池被月光水汽包裹著,仿佛籠罩著一層薄薄的輕紗。輕紗裏,丹妹和姐妹們在泉水中忘情地洗浴著自己肌膚、梳理著自己的長發。有的踩水跳舞,有的輕聲唱歌,有的澆水戲鬧,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誰也沒有在意周圍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