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因遺傳因
廣東省人民醫院省精神衛生研究所許副所長說,抑鬱和焦慮被稱為“姐妹病”。秋末冬初是抑鬱症高發的季節,而春夏之交時焦慮患者比較多。
抑鬱症的成因五花八門,常見的誘發因素除了工作壓力大外,主要起作用的是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內分泌和心理社會學等綜合因素。研究顯示,抑鬱症主要與患者大腦的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神經遞質的功能低下,或對其不敏感有關。像甲狀腺低下、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長期患病,也會令患者繼發抑鬱情緒或合並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的失眠和普通失眠的區別在於,不僅難入睡,也容易早醒。“對抑鬱症患者來說,淩晨三四時是危險時段。”林海程表示,早醒的感覺很痛苦,也容易心生絕望,一念之差就會自殺。
自己嚇自己有病不去醫
誤區:
不過,目前社會上存在對抑鬱症擴大化的傾向。林副主任指出,有些市民的表現隻能稱為抑鬱體驗或情緒,還沒有發展到抑鬱症,不必要自己嚇自己。
需要說明的是,不少查不出病因的“奇難雜症”,有時也和抑鬱症有關。林海程說,和老外不同,中國抑鬱症患者表現為軀體症狀的偏多。“受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人情感含蓄,有事都憋在心裏,不像老外,一有苦悶就找心理醫生傾談,有發泄的渠道。”
然而,相當多的抑鬱症患者不願意就診,怕吃藥,怕影響正常工作,會被人當成“瘋子”“變態”。他說,精神疾病有三百多種,抑鬱症、失眠、人際交往困難等都在其列,患者應該坦然麵對病情,積極就診。
治療建議:
宜多運動多去曬太陽
看周星馳吃黃色食品
林副主任表示,抑鬱症治療一定要堅持服藥,由於抗抑鬱藥要在服藥後兩周後才會有明顯療效,因此,首次用藥至少堅持一個月,病情好轉後鞏固治療時間不能少於半年,切忌症狀一好轉就停藥,否則容易複發。
治療時也不需要中斷工作。有些“工作狂”一閑下來就會胡思亂想,反而對病情有不利影響。在治療紀先生時,醫生要求他適當減少工作並堅持治療,多運動,特別叮囑其妻陪著他連看一周喜劇電影。一個月後,他的工作基本恢複正常。
抑鬱症患者和有抑鬱傾向的人應多運動,多曬太陽,多吃對情緒有正麵作用的黃色食品,如有“開心果”之稱的香蕉和橙子,凡事多往樂觀方麵想,多看看喜劇片和笑話集,把苦瓜臉變成蘋果臉。
最重要的是,患者家屬應該積極支持、全程參與。他說,當聽到患者抱怨工作和生活的不如意時,切勿製止他吐苦水。“對於患者的痛苦要報以理解的態度,坐在他身邊認真傾聽,拍拍他的肩膀和手,能起到很好的安慰效果。”
社會發展到今天,生活節奏快了,競爭更加激烈了,人們的思想負擔不斷加重,抑鬱症發病率升高,患者與日俱增。一個人得了抑鬱症,小到家庭、單位,大到社會、國家,將受到揮之不去的困擾與壓力。
究竟如何讓這種“藍色的憂鬱”不再彌漫,不再成為讓社會不安的頑症呢?
實際上,必要的心理求助是自救。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認識到抑鬱症隻不過情緒在發燒、打噴嚏,隻要跟心理醫生敞開心扉,主動跟家人、好友坦誠溝通,加之適量的藥物治療,病就一定能治好。患上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藏著掖著,貽誤最佳治療期,甚至釀成苦果。更為重要的是,全社會要消除偏見,拋棄那副視抑鬱症患者為異端的有色眼鏡,援手溫暖那些陷入困境的不幸者,讓他們自願跳出樊籬,找回生活的勇氣。——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