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
近年來,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巨額資金的流失,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9、難以適應社會發展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麵: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鬱悶、煩躁;對單位裏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等。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10、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引發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
戰勝心理疾病先消除三誤解
大多數人對心理疾病往往避而不談,即使內心已經非常痛苦,卻在別人麵前裝作很平靜的樣子,更不敢到醫院尋求幫助,“心痛”隻有自己最清楚。
其實,心理疾病和感冒一樣,任何人都可能中招,也是可以痊愈的。生活中很多壓力沒有及時疏導和釋放,日積月累,超過自身的心理免疫力後,心理疾病就逐漸形成。人們要正確認識它,最終戰勝它,要先消除下麵三個誤解:
1、心理疾病就是“瘋掉了”
誰都會有焦慮、鬱悶的時候,隻是大多數人時間不會很長,自己能夠調整過來。事實上,很多心理疾病患者雖然焦慮、鬱悶的時間較長,程度較重,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調整有些吃力,但並不是真的“瘋了”。
2、心理疾病是治不好的
其實,通過科學方法,很多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比如,焦慮障礙就是一種常見的問題,來門診就診的很大部分人都是一邊工作一邊治療的。而且經過規律治療,調整了心理水平後,很多人都感覺工作和生活狀態更好了。
3、心理疾病是性格問題,不用治
雖然性格不能完全被改變,但是性格中一些不好的方麵也是需要治療的,因為這些不好的方麵有可能已經是心理疾病的表現,也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催化劑。
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心理疾病”,隻把它看作是一個問題,和生活中眾多問題一樣,隻要積極想辦法,這個問題也能迎刃而解。